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140柴油机配气系统仿真分析

目录第1-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主要符号表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柴油机配气系统的研究动态第13-15页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配气机构建模及参数设置第17-26页
   ·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介绍第17-18页
     ·配气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第17页
     ·凸轮型线的设计与优化第17-18页
   ·Excite Timing Drive模型的建立第18-19页
   ·模型中特征参数的确定第19-21页
     ·当量质量的确定第19-20页
     ·刚度系数第20-21页
     ·阻尼系数第21页
   ·模拟仿真参数的确定第21-25页
     ·气门升程和半包角第21-23页
     ·缓冲段高度,缓冲段速度第23页
     ·气门系刚度,气门系质量第23页
     ·凸轮设计中的柴油机转速第23页
     ·摇臂比第23页
     ·滚轮挺柱的半径和鼓形半径、凸挺接触宽度第23-24页
     ·基圆半径第24页
     ·弹性模量第24页
     ·气门弹簧的设计数据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第26-35页
   ·AVL BOOST软件简介第26页
   ·柴油机热力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26-28页
     ·AVL BOOST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模型验证第27-28页
   ·柴油机配气相位的优化第28-34页
     ·进气门关闭时刻IVC的确定第28-30页
     ·排气门开启时刻EVO的确定第30-32页
     ·气门重叠角VO的确定第32-33页
     ·气门升程曲线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配气系统设计方案优化第35-39页
   ·凸轮型线的设计及优化第35-36页
   ·气门弹簧的优化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配气系统运动学分析第39-47页
   ·配气系统运动学分析的评定标准第39-40页
     ·气门弹簧裕度第39页
     ·凸轮曲率半径:第39页
     ·凸挺接触应力第39页
     ·气门与活塞的间隙第39页
     ·气门弹簧设计的评价标准第39-40页
   ·凸轮设计分析第40-44页
     ·气门侧特性曲线及弹簧裕度第41-42页
     ·凸轮侧特性曲线及凸轮负曲率半径第42-43页
     ·凸挺接触应力第43页
     ·凸轮顶部到凸轮轴轴承的径向间隙第43页
     ·气门与活塞的间隙第43-44页
   ·气门弹簧设计分析第44-46页
     ·弹簧疲劳强度第45页
     ·弹簧并圈第45-46页
     ·弹簧自振频率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配气系统动力学分析第47-58页
   ·分析方法第47页
   ·配气系统动力学分析的评价标准第47-48页
     ·接触力,接触应力第47页
     ·气门反跳,气门落座力和气门落座速度第47-48页
     ·气门弹簧特性第48页
   ·分析模型第48页
   ·结果分析第48-57页
     ·接触力和接触应力第48-52页
     ·气门落座力和气门落座速度第52-54页
     ·气门反跳第54-55页
     ·气门弹簧特性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柴油机配气机构的试验验证第58-64页
   ·柴油机的设计指标第58-61页
     ·柴油机的经济性指标第58页
     ·柴油机的排放指标第58-61页
   ·测试结果分析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工作总结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所获专利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2V26/32发动机的研究开发
下一篇:真空发电机断路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