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研究与应用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简介 | 第1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2 矿井供电系统漏电故障分析 | 第14-26页 |
·矿井供电系统分析 | 第14页 |
·矿井漏电故障原因分析 | 第14-15页 |
·单相漏电故障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 第15-23页 |
·单相漏电时零序电压的变化规律 | 第16-20页 |
·各相对地电压 | 第20-21页 |
·零序电流 | 第21-22页 |
·漏电电流 | 第22-23页 |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漏电保护选线方法分析 | 第23页 |
·影响选择性漏电保护的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智能漏电保护选线方法的基本要求 | 第25-26页 |
3 矿井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研究 | 第26-42页 |
·差动特征值研究 | 第27-29页 |
·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 | 第29-30页 |
·长距离线路中的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研究 | 第30-32页 |
·二重差动特征值概念 | 第30-32页 |
·基于二重差动特征值的漏电保护定位研究 | 第32页 |
·人为中性点经电抗线圈接地系统的差动式选线方法 | 第32-36页 |
·人为中性点经电抗线圈接地系统的差动特征量 | 第33-35页 |
·人为中性点经电抗线圈接地系统的差动式选线方法 | 第35-36页 |
·方法仿真验证 | 第36-41页 |
·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验证 | 第36-38页 |
·人为中性点经电抗线圈接地系统仿真验证 | 第38-41页 |
·方法实验验证 | 第41-42页 |
4 矿井差动式漏电保护选线方法应用 | 第42-56页 |
·硬件总体结构 | 第42页 |
·零序电流变送器的设计研究 | 第42-45页 |
·零序电流互感器(ZCT)的选择 | 第42-43页 |
·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43-44页 |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硬件电源设计 | 第45-46页 |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 第46页 |
·核心微控制器的选择 | 第46-47页 |
·人机接口模块设计 | 第47-48页 |
·键盘模块设计 | 第48页 |
·显示模块设计 | 第48页 |
·基于 CAN 总线的通信电路设计 | 第48-52页 |
·外围电路设计 | 第48-50页 |
·基于 MCP2515 的 CAN 总线节点设计 | 第50-52页 |
·差动式漏电保护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52-56页 |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52-53页 |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53页 |
·AD 转换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移相处理程序设计 | 第54页 |
·差动保护程序算法 | 第54-55页 |
·远程通信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5 差动式漏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分析 | 第56-63页 |
·差动式漏电保护装置的干扰因素 | 第56-58页 |
·保护装置干扰的主要来源 | 第56-57页 |
·干扰的主要危害 | 第57-58页 |
·CPU 抗干扰 | 第58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58-61页 |
·电源系统抗干扰 | 第58-59页 |
·过程通道抗干扰 | 第59-60页 |
·空间电磁辐射抗干扰 | 第60页 |
·印刷电路板抗干扰 | 第60-61页 |
·软件抗干扰 | 第61-62页 |
·元器件的性能局限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