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乌鲁木齐工业结构现状与变动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乌鲁木齐工业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一、 乌鲁木齐整体概况 | 第19页 |
二、 乌鲁木齐工业发展概述 | 第19页 |
三、 乌鲁木齐“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乌鲁木齐市工业化阶段分析 | 第20-21页 |
一、 从人均收入水平判断 | 第20页 |
二、 从产业结构判断 | 第20-21页 |
三、 从工业内部结构判断 | 第21页 |
第三节 乌鲁木齐工业结构现状 | 第21-25页 |
一、 工业所有制结构现状 | 第21-22页 |
二、 工业区域结构现状 | 第22页 |
三、 工业产业结构现状 | 第22-23页 |
四、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现状 | 第23页 |
五、 乌鲁木齐市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四节 乌鲁木齐工业结构变动分析 | 第25-29页 |
一、 工业产出结构的变动 | 第25页 |
二、 工业投入结构的变动 | 第25-26页 |
三、 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 第26-27页 |
四、 行业结构的变动 | 第27页 |
五、 工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 第29-42页 |
第一节 乌鲁木齐主导产业选择原则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29-35页 |
一、 乌鲁木齐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 第29-30页 |
二、 乌鲁木齐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5页 |
第二节 乌鲁木齐主导产业选择 | 第35-42页 |
一、 主成分分析模型 | 第35-36页 |
二、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 第36-42页 |
第四章 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与路径 | 第42-48页 |
第一节 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 | 第42-46页 |
一、 乌鲁木齐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总体思路 | 第42页 |
二、 乌鲁木齐工业发展模式创新的原则 | 第42-43页 |
三、 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模式 | 第43-46页 |
第二节 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 | 第46-48页 |
一、 多元化发展路径 | 第46页 |
二、 再工业化发展路径 | 第46页 |
三、 产业集聚发展路径 | 第46-47页 |
四、 拓展外部资源发展路径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推进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对策与建议 | 第48-57页 |
第一节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走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48-49页 |
一、 以信息化为先导推工业化进程 | 第48页 |
二、 促进工业向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 第48页 |
三、 加快发展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 第48页 |
四、 积极兴建工业园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49-50页 |
一、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工业经济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 第49页 |
二、 加大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使工业经济向高效循环型转变 | 第49页 |
三、 改革工业产业制度、建立质量型低成本运行的工业化的考核体系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优化工业结构,推进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道路 | 第50-52页 |
一、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优化工业地域结构 | 第50页 |
二、 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 第50-51页 |
三、 加强分类培育,优化工业组织结构 | 第51页 |
四、 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工业技术结构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构建乌鲁木齐市现代产业体系 | 第52-54页 |
一、 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 | 第52页 |
二、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第52页 |
三、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52-53页 |
四、 着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53页 |
五、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 第53-54页 |
六、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 第54页 |
第五节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 | 第54-55页 |
一、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 第54页 |
二、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 第54-55页 |
三、 加强技术创新载体建设 | 第55页 |
四、 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 第55页 |
第六节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深化乌鲁木齐新型工业化发展 | 第55-57页 |
一、 建立健全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 第55-56页 |
二、 加快建设工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撑平台 | 第56页 |
三、 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扶持力度 | 第56页 |
四、 加强工业结构调整的人力资源开发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