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 第9-10页 |
二、 问题的表现:食品安全监管失灵 | 第10-11页 |
三、 问题的应对: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一、 关于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 | 第14-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8页 |
第一节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3页 |
一、 食品安全 | 第19-21页 |
二、 食品安全监管 | 第21-22页 |
三、 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一、 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3-25页 |
二、 食品安全监管的公共管理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3页 |
一、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自律 | 第28-29页 |
二、 食品分段监管体制存在弊端 | 第29-31页 |
三、 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不完善 | 第31-32页 |
四、 食品监管主体行政责任追究乏力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3-38页 |
一 市场失灵 | 第33-35页 |
二 政府失灵 | 第35-36页 |
三 社会失灵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 | 第38-44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8-42页 |
一、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8-39页 |
二、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39-40页 |
三、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40-41页 |
四、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原则 | 第42-44页 |
一、 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部门间协调 | 第42页 |
二、 突出环节控制,强调全过程监管 | 第42-43页 |
三、 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保障信息公开 | 第43页 |
四、 加强国家食品安全科技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52页 |
第一节 重构分段监管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 | 第44-47页 |
一、 积极借鉴国际主流三种主要监管模式 | 第45-46页 |
二、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选择——食品安全委员会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完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体系 | 第47-49页 |
一、 当前面临的两个现实困境 | 第48页 |
二、 完善食品标准管理体系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完善食品监管主体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 第49-50页 |
一、 完善食品监管行政责任的法律体系 | 第49-50页 |
二、 完善人大及社会主体监督 | 第50页 |
第四节 建立相关各方共同参与的监管制度 | 第50-52页 |
一、 监管政策制定上的共同参与 | 第51页 |
二、 监管政策执行上的共同参与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