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公有、非公有经济概念的界定 | 第10-18页 |
·我国公有经济的基本形式 | 第10-11页 |
·国有经济 | 第10页 |
·集体经济 | 第10页 |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第10-11页 |
·我国非公有经济的基本形式 | 第11页 |
·个体经济 | 第11页 |
·私营经济 | 第11页 |
·外资经济 | 第11页 |
·我国公有、非公有经济的关系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11-18页 |
·公有财产权与私有财产权是公有、非公有经济在财产领域的体现 | 第12-14页 |
·公有经济是主体,非公有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 | 第14-16页 |
·公有、非公有经济是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平等保护的理解 | 第18-27页 |
·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理基础 | 第18-24页 |
·刑法平等观 | 第18-22页 |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平等保护的价值分析 | 第22-24页 |
·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平等保护的宪政分析 | 第24-27页 |
·我国宪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法律地位的确定 | 第24-26页 |
·其他部门法要求刑法平等保护公有、非公有经济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公有、非公有经济刑法保护状况 | 第27-35页 |
·对公有、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保护的历程 | 第27-29页 |
·我国现行刑法对公有、非公有制经济保护的现状与成因 | 第29-31页 |
·立法缺陷及成因 | 第29页 |
·实践中的不公正待遇及成因 | 第29-31页 |
·对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刑法不平等保护的危害 | 第31-35页 |
·严重挫伤了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 第31-32页 |
·私有财产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影响民生 | 第32-33页 |
·影响刑法的权威和公正 | 第33-34页 |
·给司法认定增加难度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我国刑法对公有、非公有经济平等保护的完善 | 第35-42页 |
·转变思想,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 第35-36页 |
·在社会关系上要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 第35页 |
·在立法观念上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转变 | 第35-36页 |
·在法权关系上实现从政治刑法到市民刑法的转变 | 第36页 |
·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刑事立法 | 第36-39页 |
·修正刑法中相关罪名的犯罪构成 | 第36-37页 |
·修改完善刑法有关规定的建议 | 第37-39页 |
·司法实践中,注重非公有经济的刑法平等保护 | 第39-42页 |
·树立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及平等司法的观念 | 第39-40页 |
·对侵犯非公有经济的犯罪行为予以平等的刑法公力救济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