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

社区旅游增权研究--基于山东三个历史街区的探讨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9-23页
  一、现实的要求第19-22页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空白第22-23页
 第二节 研究意义第23-25页
  一、理论意义第24页
  二、实践意义第24-2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一、研究思路第25-26页
  二、研究技术路线第26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6-28页
  一、文献研究第26页
  二、田野调查第26-27页
  三、问卷调查第27页
  四、计量模型第27页
  五、比较分析第27-28页
 第五节 预期创新点第28-29页
  一、拓展社区旅游增权的研究对象第28页
  二、增加定量分析的内容第28页
  三、构建“五位一体”的社区旅游增权模式第28-29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29-62页
 第一节 城市历史街区第29-36页
  一、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研究第29-32页
  二、城市历史街区的开发研究第32-35页
  三、城市历史街区相关研究特点归纳第35-36页
 第二节 社区参与旅游第36-47页
  一、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第36-43页
  二、城市历史街区中的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第43-46页
  三、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特点归纳第46-47页
 第三节 社区旅游增权第47-62页
  一、社区增权研究第47-54页
  二、社区旅游增权研究第54-61页
  三、旅游增权研究特点归纳第61-62页
第三章 社区旅游增权理论探析第62-91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62-63页
  一、社区第62页
  二、社区参与旅游第62-63页
  三、城市历史街区第63页
  四、社区旅游增权第63页
 第二节 旅游增权:一个理论分析的视角第63-65页
 第三节 旅游增权的基础第65-76页
  一、旅游增权的政治和思想基础第65-66页
  二、旅游增权的价值基础第66-69页
  三、旅游增权的社会基础第69-71页
  四、旅游增权的理论基础第71-76页
 第四节 社区参与旅游的增权取向第76-84页
  一、社区参与旅游的政治和权力属性第76-78页
  二、社区参与旅游中的权力失衡第78-79页
  三、旅游增权与社区参与的共生与互动第79-84页
 第五节 城市历史街区社区旅游增权的特性分析第84-91页
  一、城市历史街区社区的独特性分析第84-87页
  二、城市历史街区社区旅游增权特点分析第87-91页
第四章 社区旅游增权实证分析第91-144页
 第一节 基于三个历史街区的案例分析第91-123页
  一、案例概况第91-98页
  二、社区旅游增权现状分析第98-107页
  三、案例整合分析第107-123页
 第二节 基于三个历史街区的定量研究第123-144页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搜集第123-126页
  二、数据分析第126-144页
第五章 社区旅游增权系统模式构建第144-175页
 第一节 社区旅游增权的目标分析第145-150页
  一、目标确立的原则第145-148页
  二、目标体系的确立第148-150页
 第二节 社区旅游增权的受体分析第150-155页
  一、基于居民主体地位的社区旅游利益圈层结构第150-152页
  二、社区旅游增权的受体是社区居民第152-154页
  三、社区旅游增权受体的分化第154-155页
 第三节 社区旅游增权的向度分析第155-160页
  一、社区旅游增权主体的多元性第155-157页
  二、社区旅游增权具有多向性第157-158页
  三、社区旅游自增权与社区旅游他增权第158-160页
 第四节 社区旅游增权的内容分析第160-167页
  一、经济增权第162-164页
  二、心理增权第164-165页
  三、政治增权第165-166页
  四、社会增权第166-167页
 第五节 社区旅游增权的路径分析第167-175页
  一、社区旅游增权的纵断路径——阶段演进第167-172页
  二、社区旅游增权的横断路径——因群增权第172-175页
第六章 社区旅游增权的对策建议第175-183页
 第一节 适度留住老居民第175-176页
 第二节 加快治理平台建设第176-178页
 第三节 推动社区制度建设第178-180页
 第四节 推进社区组织建设第180-181页
 第五节 加大社区教育投入第181-183页
第七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第183-18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83-184页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第184-186页
附录第186-195页
 附录一:社区旅游知识图谱第186-191页
 附录二:访谈内容第191-192页
 附录三:调查问卷第192-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13页
致谢第213-215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215-21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及启示
下一篇: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