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作对大豆、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简述混作种植方式 | 第13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13-14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14-15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 第15-16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混作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 第17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种植模式 | 第19页 |
·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 | 第19页 |
·取样时间及方法 | 第19-20页 |
·试验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土壤基础肥力测定方法 | 第20页 |
·植株的氮、磷、钾含量测定方法 | 第20页 |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干物重的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1页 |
·试验计算公式 | 第21页 |
·试验结果的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6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2-2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SPAD和叶绿素的影响 | 第22-26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植株硝态氮的影响 | 第26-27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植株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27-2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28-36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第29-30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30-31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磷素积累的影响 | 第31-33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钾素积累的影响 | 第33-35页 |
·生理指标与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 第37-44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 第37-39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土壤铵态氮的影响 | 第39-40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 第40-42页 |
·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土壤中硝态氮与植株硝态氮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植株氮积累与土壤中硝态氮等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混作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50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4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8页 |
·混作对大豆、玉米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 第48-49页 |
·混作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