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7页 |
·除草剂的药害及其药害发生原因 | 第11-15页 |
·目前易产生药害的除草剂品种及其药害产生原因 | 第11-12页 |
·当前除草剂药害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 | 第12-15页 |
·除草剂的飘移及其主要品种应用情况介绍 | 第15-19页 |
·除草剂的飘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主要品种应用情况介绍 | 第17-19页 |
·本试验应用的除草剂异恶草酮特点及其应用情况介绍 | 第19-21页 |
·除草剂异恶草酮的特点 | 第19-20页 |
·异恶草酮的应用情况 | 第20-21页 |
·影响除草剂飘移的主要因素及控制飘移技术与对策 | 第21-25页 |
·影响除草剂飘移的主要因素 | 第22-24页 |
·除草剂飘移的控制技术与对策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供试小麦品种 | 第27页 |
·供试除草剂及解毒药 | 第27页 |
·供试化学试剂 | 第27页 |
·计算公式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叶绿素含蕈测定 | 第28-29页 |
·硝酸还原酶(NRA)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硝态氮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Fe~(3+)还原酶活性测定 | 第31-32页 |
·小麦测产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7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3-41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目测伤害的影响 | 第33-34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34-35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铁离子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异恶草酮飘移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喷施解毒剂对异恶草酮飘移造成小麦目测伤害、株高、叶绿素含量及产量降低的恢复作用 | 第42-47页 |
·对小麦目测伤害的恢复作用 | 第42-43页 |
·对小麦株高降低的恢复作用 | 第43-44页 |
·对叶绿素含量降低的恢复作用 | 第44-45页 |
·对小麦减产的恢复作用 | 第45-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不同飘移距离下,异恶草酮对小麦的生理及产量影响 | 第47页 |
·解毒剂对异恶草酮飘移后小麦生理及产量毒害的恢复作用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异恶草酮的飘移对小麦生理指标造成影响 | 第49页 |
·不同飘移距离下,异恶草酮对小麦产量毒害程度不同 | 第49页 |
·异恶草酮飘移后施解毒剂对小麦药害具有恢复作用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