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性状新不育系标CS选育及初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 我国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回顾第10-14页
   ·第一阶段为温敏不育性的认识阶段第10-11页
   ·第二阶段为温敏不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及实用性认识阶段第11-12页
   ·第三阶段为不育系实用性进一步提高阶段第12页
   ·第四阶段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组合的不育系阶段第12-13页
   ·湖南光温敏不育系选育成就的总结第13-14页
 2 水稻植株标记性状在两系法杂交种子鉴别中的研究第14-16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6-17页
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1 供试材料来源与新不育选育过程第17页
   ·材料来源第17页
   ·新不育系选育方法第17页
 2 新选不育系生态鉴定试验第17-19页
   ·试验时间与地点第17页
   ·试验方法第17页
   ·农艺性状观察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异交特征特性鉴定第18页
   ·育性转换特性鉴定第18-19页
 3 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冷水处理鉴定第19-20页
   ·材料种植培养方法第19页
   ·鉴定方法第19-20页
 4 自交繁殖试验第20页
 5 杂交组合优势测定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1 育成淡黄色标记标性状两用核不育系标CS第21-22页
 2 标CS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第22-23页
   ·生育期特性第22页
   ·主茎叶片数第22-23页
   ·株高与株型第23页
   ·穗部性状第23页
 3 标CS异交特征特性第23-25页
   ·抽穗开花特性第23-24页
   ·"九二○"试验表现第24-25页
 4 标CS育性转换特性第25-27页
   ·自然条件下育性表现第25-26页
   ·人工控温条件下育性转换特性第26-27页
 5 在海南繁殖表现第27页
 6 杂交组合的产量优势表现第27-29页
小结与讨论第29-33页
 1 安农标810S标记性状能为两系法杂交水稻降低风险第29页
 2 新选育的"标CS"基本符合审定标准第29-30页
 3 对"标CS"选配杂交组合及生产应用的建议第30-31页
 4 水稻标记性状研究与应用的前景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7页
致谢第37-38页
作者简介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水稻生产成本与效益分析
下一篇:公路交通污染对水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