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奉天法政学堂研究(1906-1916)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奉天法政学堂研究不足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清末东北新政与近代东北法制 | 第15-24页 |
·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东北 | 第15-16页 |
·清末东北新政 | 第16-20页 |
·东北新政的初步尝试(1901—1906) | 第17-18页 |
·东北新政的全面展开(1907—1911) | 第18-20页 |
·近代东北法制 | 第20-24页 |
·司法管理机构的设立 | 第20-21页 |
·地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制定 | 第21-22页 |
·其他的法律设施 | 第22-24页 |
2 奉天法政学堂的办学始末 | 第24-35页 |
·清末时期的奉天法政学堂(1906—1911) | 第24-29页 |
·民国时期的奉天法政学校(1912—1916) | 第29-32页 |
·奉天法政学校后续沿革(1917—1923) | 第32-35页 |
3 奉天法政学堂的教学管理 | 第35-58页 |
·办学宗旨与管理体制 | 第35-36页 |
·经费的筹措 | 第36-40页 |
·学科体制与课程设置 | 第40-44页 |
·学生管理 | 第44-53页 |
·招生 | 第44-47页 |
·考试与毕业 | 第47-50页 |
·日常管理 | 第50-53页 |
·教师管理 | 第53-58页 |
·招聘与任用 | 第53-54页 |
·薪金 | 第54-55页 |
·奖惩制度 | 第55-57页 |
·教材 | 第57-58页 |
4 奉天法政学堂与东北法制近代化 | 第58-67页 |
·法学著作 | 第58-59页 |
·人才培养 | 第59-67页 |
·教育人才 | 第59-60页 |
·司法人才 | 第60-64页 |
·立法人才 | 第64-67页 |
结束语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附录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