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平衡模型的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乘员舱热负荷计算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7-29页 |
| ·导热 | 第17-23页 |
| ·温度场 | 第17-18页 |
| ·导热基本定律 | 第18页 |
| ·平壁稳定导热 | 第18-21页 |
| ·二维稳定传热的数值解法 | 第21-23页 |
| ·对流换热 | 第23-25页 |
| ·概述 | 第23-24页 |
| ·影响放热系数的因素 | 第24-25页 |
| ·辐射换热 | 第25-28页 |
| ·热辐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 ·热辐射定律 | 第26-27页 |
| ·太阳辐射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乘员舱内温度场仿真的数值方法 | 第29-44页 |
|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知识 | 第29-31页 |
| ·概述 | 第29-30页 |
| ·计算流体力学的求解过程 | 第30-31页 |
| ·三维湍流模型 | 第31-32页 |
| ·控制方程 | 第32-34页 |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32页 |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2-33页 |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3-34页 |
| ·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 | 第34页 |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4-36页 |
|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 第34-35页 |
| ·有限体积法的离散方式和表示方法 | 第35页 |
| ·有限体积法离散的基本方程 | 第35-36页 |
| ·湍流的数值模拟 | 第36-41页 |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37页 |
| ·湍流模型概述 | 第37-38页 |
| ·两方程模型 | 第38-41页 |
| ·热辐射模型 | 第41-43页 |
| ·热辐射总体传输方程 | 第41页 |
| ·热辐射模式 | 第41-42页 |
| ·太阳负载模型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乘员舱内热负荷的计算 | 第44-52页 |
| ·乘员舱的热环境 | 第44-45页 |
| ·车身壁面的传热过程 | 第45-46页 |
| ·壁面热阻的确定 | 第46-49页 |
| ·壁面热阻的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 ·车身壁面结构 | 第47页 |
| ·由车身壁面传入乘员舱内的热负荷 | 第47-49页 |
| ·通过玻璃传入乘员舱内的热负荷 | 第49-50页 |
| ·乘员产生的热负荷 | 第50页 |
| ·车内电机等造成的热负荷 | 第50页 |
| ·空调热负荷 | 第50页 |
| ·空调制冷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仿真计算 | 第52-62页 |
| ·概述 | 第52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 ·模型结构 | 第52-53页 |
| ·流场的离散化 | 第53-54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 ·数值模拟方法以及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54页 |
| ·边界条件 | 第54-55页 |
| ·初始条件 | 第55-56页 |
| ·模拟工况 | 第56页 |
| ·仿真计算结果 | 第56-60页 |
| ·风管流量分配 | 第56页 |
| ·气流速度分布情况 | 第56-58页 |
| ·气流温度分布情况 | 第58-60页 |
| ·不同壁面传热系数对流场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