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7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研究总体思路与基本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总体思路 | 第17页 |
| ·研究基本方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村问题的重要思想 | 第18-20页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 第20-25页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 第20-22页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 第22-25页 |
| 第3章 我国城市郊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为例 | 第25-37页 |
| ·我国城市郊区农村情况分析 | 第25-26页 |
| ·经济情况 | 第25页 |
| ·就业和收入情况 | 第25-26页 |
| ·农民情况 | 第26页 |
| ·村容卫生环境情况 | 第26页 |
| ·基层党组织情况 | 第26页 |
| ·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常见误区 | 第26-28页 |
| ·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绩工程 | 第27页 |
| ·忽视农民主体地位 | 第27-28页 |
| ·当成新村建设,大兴土木 | 第28页 |
| ·成都市郫县农科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做法 | 第28-37页 |
| ·农科村概况 | 第28-29页 |
| ·农科村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 第29-30页 |
| ·农科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 第30-34页 |
| ·以农家乐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 第30-31页 |
| ·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生活宽裕 | 第31页 |
| ·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 | 第31-32页 |
|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村容整洁 | 第32-33页 |
| ·大力推进基层管理民主 | 第33-34页 |
| ·农科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第34-35页 |
| ·农科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 ·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 第35页 |
| ·村级集体经济较弱 | 第35页 |
| ·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 | 第35-36页 |
|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有效建立 | 第36-37页 |
| 第4章 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对策 | 第37-41页 |
| ·大力加强农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 第37页 |
| ·千方百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 第37-38页 |
|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内涵 | 第38-39页 |
| ·建立有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 第39页 |
| ·依托城市,因地制宜建设 | 第39-40页 |
| ·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 第40-41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1页 |
| ·不足之处 | 第41页 |
| ·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附录1 | 第48-50页 |
| 附录2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