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肾虚证型及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0-12页 |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 ·不孕症诊断标准 | 第10页 |
| ·肾虚证辨证标准 | 第10-11页 |
| ·非肾虚证辨证标准 | 第11页 |
| ·中医体质九分类标准 | 第11页 |
| ·纳入标准 | 第11页 |
| ·排除标准 | 第11页 |
| ·剔除标准 | 第11-1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资料收集 | 第12页 |
|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2-13页 |
| ·患者基本信息 | 第12页 |
| ·经带经带胎产史及既往病史 | 第12页 |
| ·不孕病因 | 第12页 |
| ·中医证候类型 | 第12-13页 |
| ·中医体质类型 | 第13页 |
| ·数据管理 | 第13页 |
|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 3 结果 | 第14-34页 |
| ·一般情况 | 第14-20页 |
| ·年龄 | 第14-15页 |
| ·体重指数 | 第15-16页 |
| ·文化程度 | 第16-17页 |
| ·病程 | 第17-18页 |
| ·孕产史 | 第18-19页 |
| ·主要西医病因 | 第19-20页 |
| ·不孕症肾虚组/非肾虚组的一般资料分析 | 第20-23页 |
| ·两组年龄分布 | 第20页 |
| ·两组体重指数分布 | 第20-21页 |
| ·两组文化程度分布 | 第21页 |
| ·两组病程分布 | 第21-22页 |
| ·两组孕次的分布 | 第22页 |
| ·两组患者病因构成情况 | 第22-23页 |
| ·不孕患者体质类型分布 | 第23-26页 |
| ·单一偏颇体质分布 | 第23-24页 |
| ·复合体质分布 | 第24-26页 |
| ·不孕症患者各体质的一般资料分析 | 第26-32页 |
| ·体质类型与年龄分布 | 第26-27页 |
| ·体质类型与体重指数分布 | 第27-28页 |
| ·体质类型与文化程度分布 | 第28-29页 |
| ·体质类型与病程分布 | 第29-30页 |
| ·体质类型与孕次分布 | 第30-31页 |
| ·体质类型与病因构成 | 第31-32页 |
| ·不孕患者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 第32-34页 |
| ·不孕症患者的肾虚/非肾虚证与体质的分布 | 第32页 |
| ·不孕症患者的肾虚/非肾虚证与各偏颇体质的关系 | 第32-34页 |
| 4 讨论 | 第34-40页 |
| ·肾虚证是不孕症重要证型 | 第34页 |
| ·多产伤肾 | 第34-35页 |
| ·不孕症发病体质基础 | 第35-37页 |
| ·阳虚质与不孕症 | 第36-37页 |
| ·气郁质与不孕症 | 第37页 |
| ·肾虚证、非肾虚证与各体质的关系 | 第37-38页 |
| ·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 | 第38-40页 |
| 5 结论 | 第40-41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综述一 | 第45-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综述二 | 第54-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表1 | 第60-63页 |
| 附表2 | 第63-66页 |
| 附录3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