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形象传播初探--以广西铜鼓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形象概说 | 第19-26页 |
| ·形象定义 | 第19-20页 |
| ·形象传播机理 | 第20-22页 |
| ·铜鼓形象 | 第22-26页 |
| 第三章 前信息时代的铜鼓形象传播 | 第26-43页 |
| ·铜鼓形象传播的历史范畴 | 第26-28页 |
| ·铜鼓器物形象 | 第28-36页 |
| ·声音符号的认知 | 第28-30页 |
| ·视觉符号的认知 | 第30-35页 |
| ·器物形象传播的局限 | 第35-36页 |
| ·铜鼓象征形象 | 第36-42页 |
| ·铜鼓传说和歌谣 | 第36-37页 |
| ·跨文化下的文字记载 | 第37-41页 |
| ·象征形象传播的局限 | 第41-42页 |
| ·前信息时代形象传播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信息时代的铜鼓形象传播 | 第43-54页 |
| ·信息时代新语境 | 第43-46页 |
| ·信息时代的形象传播基础 | 第43-45页 |
| ·信息时代形象传播新特点 | 第45-46页 |
| ·拟态形象的传播 | 第46-50页 |
| ·品牌形象的传播 | 第50-52页 |
| ·信息时代铜鼓形象传播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铜鼓形象传播的理想模式 | 第54-57页 |
| ·当前铜鼓形象传播中遇到的问题 | 第54-55页 |
| ·互动传播模式的提出 | 第55-5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