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平台上组块就位过程多浮体结构动力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立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Spar 平台上部甲板组块海上吊装操作介绍 | 第11-13页 |
·深水海上吊装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多浮体相互作用研究 | 第14-16页 |
·海上吊装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多浮体耦合动力响应 | 第20-38页 |
·自由表面波 | 第20-26页 |
·自由表面边界条件 | 第20-21页 |
·波浪理论 | 第21-22页 |
·绕射和辐射理论 | 第22-26页 |
·水动力 | 第26-29页 |
·一阶水动力和力矩 | 第26-28页 |
·二阶水动力和力矩 | 第28-29页 |
·多浮体水动力耦合 | 第29-31页 |
·运动方程 | 第31-34页 |
·波浪载荷 | 第31-32页 |
·Morison 公式 | 第32-33页 |
·多浮体运动方程 | 第33-34页 |
·算例分析 | 第34-36页 |
·水动力系数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组块和起重船机械耦合运动 | 第38-46页 |
·概述 | 第38页 |
·笛卡尔多体运动模型 | 第38-39页 |
·多体机械耦合 | 第39-41页 |
·姿态坐标 | 第41-42页 |
·广义坐标系多体运动模型 | 第42-43页 |
·耦合运动方程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Spar 平台上组块就位试验 | 第46-72页 |
·相似准则 | 第47-48页 |
·试验模型 | 第48-51页 |
·起重船模型 | 第48-49页 |
·Spar 模型 | 第49-50页 |
·系泊模型 | 第50页 |
·组块模型 | 第50-51页 |
·设备及测量系统 | 第51-52页 |
·水池及波浪生成装置 | 第51-52页 |
·测量系统 | 第52页 |
·试验工况 | 第52-55页 |
·波浪条件 | 第53-55页 |
·试验内容 | 第55-56页 |
·试验结果 | 第56-65页 |
·结果对比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实际海况就位仿真 | 第72-96页 |
·关键技术 | 第72-73页 |
·仿真数据 | 第73-77页 |
·环境数据 | 第73-75页 |
·模型数据 | 第75-77页 |
·就位仿真模拟 | 第77-94页 |
·安全的浪向角 | 第77页 |
·海况的选取 | 第77-78页 |
·第一次就位模拟 | 第78-80页 |
·第二次就位模拟 | 第80-83页 |
·安全和危险浪向浮体运动时历曲线 | 第83-90页 |
·风速敏感性分析 | 第90-92页 |
·时间节点敏感性分析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附录A | 第106-118页 |
A.1 试验结果统计值 | 第106-116页 |
A.2 仿真计算结果统计值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