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与改性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前言第11页
   ·LiNi_(1/3)Co_(1/3)Mn_(1/3)0_2 材料的结构第11-12页
   ·合成方法第12-15页
     ·固相法第12页
     ·共沉淀法第12-13页
     ·溶胶-凝胶法第13页
     ·超声喷雾热分解法第13-14页
     ·水热法第14-15页
   ·LiNi_(1/3)Co_(1/3)Mn_(1/3)0_2 的改性研究第15-16页
   ·LiNi_(1/3)Mn_(1/3)Co_(1/3)0_2 的发展趋势第16-17页
   ·本课题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仪器试剂及电池的组装过程第18-23页
   ·X-射线粉晶衍射仪第18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18-1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19-20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0-21页
   ·交流阻抗谱第21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第21页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组装过程第21-22页
   ·主要化学试剂第22-23页
第3章 共沉淀法合成LiNi_(1/3)Mn_(1/3)Co_(1/3)0_2及其ZnO 包覆改性性能第23-32页
   ·引言第23页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23-24页
     ·材料的制备第23-24页
     ·材料的表征第24页
   ·结果与讨论第24-31页
     ·样品的结构分析第24-25页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25-27页
       ·样品的SEM 图像分析第25-27页
       ·样品的TEM 图像分析第27页
     ·样品的表面组分分析第27-28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28-31页
       ·样品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分析第28-29页
       ·样品的阻抗分析第29-30页
       ·样品的放电循环性能分析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第4章 正极材料Li_(1+x)(Ni_(1/3)Co_(1/3)Mn_(1/3))_(1-x)0_2的高倍率电化学性质研究第32-41页
   ·引言第32页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第32-33页
     ·样品的制备第32-33页
     ·样品的表征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40页
     ·样品的ICP 分析第33页
     ·样品的表面组成分析第33-35页
     ·样品的结构分析第35-36页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36页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36-40页
       ·样品的高倍率循环性能分析第36-37页
       ·高倍率下,样品的初始充放电曲线第37-38页
       ·样品的EIS 结果分析第38-39页
       ·经大倍率充放电后电池的小倍率再次充放电循环性能分析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第5章 固相法合成 LiNi_(1/3)Mn_(1/3)Co_(1/3)O_2正极材料及其高倍率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1-50页
   ·引言第41-42页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第42页
     ·样品的制备第42页
     ·样品的表征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9页
     ·不同温度下合成样品的结构分析第42-44页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44页
     ·不同温度下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4-47页
       ·样品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分析第44-45页
       ·样品的循环性能分析第45-46页
       ·样品的EIS 分析第46-47页
     ·不同Mn 源合成样品的结构分析第47-48页
     ·不同锰源合成样品的循环性能图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全文总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制型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的研制
下一篇:基于蚁群—粒子群混合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