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有色金属矿开采论文

铜绿山矿充填体下残矿回采关键参数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国内外金属矿残矿回采研究现状第12-18页
     ·国内外残矿回采技术应用现状第12-15页
     ·国内外充填体下残矿回采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内外残矿回采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金属矿山残矿回采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8-19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残矿回采技术条件与矿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第21-34页
   ·矿山地质概况第21页
   ·残矿资源分布状况及残矿量统计第21-22页
   ·铜绿山矿采矿方法第22-24页
   ·残矿回采技术条件第24-26页
     ·Ⅲ号矿体特征第24-25页
     ·Ⅲ号矿体特征矿岩稳固性第25页
     ·Ⅲ号矿体中5310采场残矿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第25-26页
   ·残矿地段矿岩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第26-33页
     ·试验目的第26-27页
     ·试样确定与试样制备第27-28页
     ·试样岩性描述第28页
     ·试验内容第28-32页
     ·试验结果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充填体下残矿回采采场稳定性影响因素综合评价第34-42页
   ·概述第34-36页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6-41页
     ·构造层次结构模型第36-37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37-39页
     ·判断矩阵求解第39-40页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40页
     ·层次总排序及组合一致性检验第40-41页
   ·充填体下残矿回采采场稳定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残矿回收采场设计原则及数值模拟方法第42-55页
   ·概述第42-43页
   ·矿柱工作状态及布置原则第43-47页
     ·矿柱工作状态第43-46页
     ·采场和矿柱的布置设计第46-47页
   ·顶板安全厚度研究第47-49页
     ·顶板安全厚度的设置原则第47-48页
     ·顶板安全厚度的研究方法第48-49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49-54页
     ·数值模拟方法选择第49-50页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第50-51页
     ·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1页
     ·本构模型及材料参数第51-53页
     ·加载及边界条件第53页
     ·求解第53页
     ·数值模拟评价方法与原则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残矿回收数值模拟研究第55-92页
   ·概述第55页
   ·留连续矿柱情况下残矿回收参数优化第55-79页
     ·数值模拟思路及目的第55-56页
     ·模型简述第56-57页
     ·模型初始应力场的生成第57页
     ·回采模拟情况简介第57-59页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第59-78页
     ·留连续矿柱回采模拟结果综合分析第78-79页
   ·留点柱情况下残矿回收参数优化第79-85页
     ·数值模拟思路及目的第79页
     ·模拟方案的确定及数值模拟结果第79-85页
     ·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第85页
   ·数值模拟参数研究第85-91页
     ·点柱尺寸参数研究第85-87页
     ·顶板安全厚度研究第87-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92页
   ·下一步工作展望及思考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01页
 一、发表论文情况第101页
 二、参与科研项目情况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睦山铁矿后观音山矿段充填采矿方法研究
下一篇:新型骨料似膏体胶结充填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