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含水层的人工修复试验研究与工程示范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前言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咸淡水界面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14-15页 |
·咸水入侵的防治与修复技术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6页 |
·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气象与水文 | 第22页 |
·气象 | 第22页 |
·水文 | 第22页 |
·地貌与地质概况 | 第22-23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26页 |
·地下水的赋存 | 第23页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23-24页 |
·地下咸水体的分布概况 | 第24-26页 |
3 试验材料及其组成测定 | 第26-31页 |
·砂样 | 第26-30页 |
·粘土矿物组成 | 第26-27页 |
·粒度分布 | 第27-28页 |
·水理性质 | 第28-30页 |
·水样 | 第30-31页 |
4 天然补给条件下咸水体的盐度变化特征 | 第31-39页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1-35页 |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天然补给对地下咸水体盐度变化的影响 | 第35-38页 |
·河流补给效果 | 第35-36页 |
·降雨补给效果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5 地下咸水体修复的优化试验研究 | 第39-57页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39-42页 |
·试验装置 | 第39-40页 |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抽水井布置和运行条件优化 | 第42-49页 |
·抽水量 | 第42-44页 |
·抽水持续时间 | 第44-46页 |
·抽水井位 | 第46-48页 |
·井型 | 第48-49页 |
·抽水-注水井的布置和运行条件优化 | 第49-55页 |
·双井抽水-注水修复效果 | 第49-52页 |
·三井抽水-注水修复效果 | 第52-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6 地下咸水体人工修复的现场示范 | 第57-76页 |
·地下水动态观测 | 第57-59页 |
·示范区选择 | 第59-60页 |
·水文地质补充钻探 | 第60-62页 |
·现场水文地质试验 | 第62-65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3页 |
·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的确定 | 第63-65页 |
·地下咸水现场修复试验 | 第65-75页 |
·试验布置 | 第65-67页 |
·咸水体修复效果 | 第67-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 | 第8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