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页 |
·生物脱氮工艺 | 第11-17页 |
·传统生物脱氮 | 第11-13页 |
·新型脱氮工艺 | 第13-17页 |
·单级自养脱氮系统的功能菌株 | 第17-25页 |
·氨氧化菌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氨氧化菌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18-21页 |
·氨氧化细菌研究展望 | 第21页 |
·厌氧氨氧化菌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厌氧氨氧化菌种形态特征 | 第22-23页 |
·厌氧氨氧化菌系统发育研究 | 第23-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研究目的、内容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创新点 | 第27-28页 |
2 厌氧氨氧化菌的16S rDNA 鉴定 | 第28-3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8-30页 |
·样品来源 | 第28-29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29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厌氧氨氧化菌16S rDNA 特异引物 | 第30页 |
·污泥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30-31页 |
·厌氧氨氧化菌16S rDNA 部分序列的PCR 扩增 | 第31页 |
·PCR 产物的3’加A 及克隆 | 第31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31-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细菌总DNA 提取 | 第33页 |
·厌氧氨氧化菌16S rDNA 部分序列PCR 扩增 | 第33-34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3 氨氧化细菌的16S rDNA 鉴定 | 第37-4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样品来源 | 第37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 | 第37页 |
·DNA 的提取 | 第37页 |
·引物设计 | 第37-38页 |
·氨氧化菌的16S rDNA 部分序列的扩增和克隆 | 第38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和进化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39-40页 |
·氨氧化菌的16S rDNA 部分序列的扩增 | 第40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0-42页 |
·氨氧化菌16S rDNA 的进化树分析 | 第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4 氨氧化菌功能基因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和羟胺氧化酶基因(hao)的克隆及进化分析 | 第45-5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材料来源 | 第45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45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主要酶类 | 第45页 |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富集后氨氧化菌DNA 的提取 | 第45页 |
·引物设计 | 第45-46页 |
·amoA、hao 全长片段的PCR 扩增、克隆 | 第46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进化分析 | 第46-49页 |
·结果分析 | 第49-54页 |
·amoA扩增PC R全长片段的 | 第49-50页 |
·pMD19-amoA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50-51页 |
·hao 全长基因的PCR 扩增 | 第51页 |
·pMD19-hao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51-52页 |
·氨氧化菌的amoA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2-53页 |
·氨氧化菌的hao 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7页 |
5 氨氧化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和羟胺氧化酶基因(hao)的原 核表达和酶活的检测 | 第57-7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7-59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57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57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57-59页 |
·其他主要试剂 | 第5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4页 |
·pET-32a-amoA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9-60页 |
·重组质粒pET-32a-amoA 转化BL21(DE3) | 第60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及测序 | 第60页 |
·pET-32a-hao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0-61页 |
·重组质粒pET-32a-hao 转化BL21(DE3) | 第61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及测序 | 第61页 |
·IPTG 诱导表达 | 第61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 鉴定 | 第61-62页 |
·功能基因的活性检测 | 第62-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2页 |
·重组质粒pET-32a-amoA 的鉴定 | 第64-65页 |
·重组质粒pET-32a-hao 的鉴定 | 第65-67页 |
·AMOa 蛋白表达 | 第67页 |
·HAO 蛋白表达 | 第67-68页 |
·Western Blot 的鉴定 | 第68-69页 |
·关键酶的活性检测 | 第69-72页 |
·讨论 | 第72-73页 |
6 主要结论和后续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附录 | 第87-92页 |
测序结果 | 第87-9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