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力机电动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绿色新能源的开发 | 第11-12页 |
·国内外风力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风力发电领域主要风机供应商 | 第14页 |
·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技术 | 第14-15页 |
·风力机功率调节技术 | 第15-16页 |
·全额功率变换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 | 第16页 |
·风电机组的智能控制策略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2 风力机的基本理论 | 第19-32页 |
·风力发电系统中几种变速恒频控制方案 | 第19-21页 |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 | 第19-20页 |
·直驱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 | 第20-21页 |
·开关磁阻发电系统 | 第21页 |
·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控制 | 第21-22页 |
·风力发电机的两种变桨方式 | 第22-25页 |
·统一变桨方式 | 第22-23页 |
·独立变桨方式 | 第23-25页 |
·常见的两种变桨机构 | 第25-26页 |
·液压变桨距系统 | 第25页 |
·电动变桨距系统 | 第25-26页 |
·两种变桨机构的比较 | 第26页 |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 | 第26-32页 |
·电动变桨距系统结构 | 第26-28页 |
·永磁同步电机基本知识 | 第28页 |
·坐标变换 | 第28-30页 |
·永磁同步电机在d—q 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31-32页 |
3. 电动变桨距伺服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2-42页 |
·变桨系统硬件构成框图 | 第32页 |
·TMS320F2812 最小系统 | 第32-33页 |
·DSP 供电电源及复位电路 | 第33-34页 |
·JTAG 仿真电路部分 | 第34-35页 |
·位置速度检测 | 第35-36页 |
·交流电流采样电路 | 第36-37页 |
·CAN 通讯部分 | 第37-39页 |
·SCI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39页 |
·智能功率模块部分(IPM) | 第39-42页 |
4 变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46页 |
·控制系统的主程序 | 第42-43页 |
·控制系统的子程序 | 第43-46页 |
·采样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43-44页 |
·CAN 通信子程序 | 第44页 |
·SCI 通信子程序 | 第44-45页 |
·SVPWM 子程序 | 第45-46页 |
5 模糊PID 变桨控制算法仿真 | 第46-57页 |
·PID 控制算法 | 第46-47页 |
·模糊控制理论 | 第47-48页 |
·模糊自适应PID | 第48-50页 |
·模糊自适应PID 原理 | 第48-49页 |
·模糊自适应PID 控制器工作流程 | 第49-50页 |
·变桨控制系统仿真 | 第50-57页 |
·隶属度函数的选择 | 第50-52页 |
·模糊规则表 | 第52-53页 |
·系统仿真模块的建立 | 第53-54页 |
·仿真结果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