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人文学者的创造 | 第9-25页 |
第一节 王小波被选择的偶然与必然 | 第9-15页 |
第二节 编撰族谱:陈寅恪、顾准、王小波 | 第15-22页 |
第三节 批评与沉默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媒体的变造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暧昧”与媒体的选择 | 第25-30页 |
第二节 两个错位间的落差 | 第30-34页 |
第三节 媒体的选择——以《南方周末》和《三联生活周刊》为例 | 第34-40页 |
第三章 青年追随者的仿造 | 第40-51页 |
第一节 纸上、网上的狂欢 | 第40-43页 |
第二节 青年生活的“王小波化”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拔高·原因·反思 | 第45-51页 |
结语:无奈的王小波 | 第51-55页 |
第一节 各方手中的王小波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从《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到《王小波十年祭》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从学术到民间:创神的冲动与狂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