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导言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国内研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 | 第16-18页 |
| ·小结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和拟创新点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本文拟创新点 | 第20-21页 |
| 2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现状分析 | 第21-38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 第21-24页 |
| ·煤矿安全生产的概念 | 第21页 |
| ·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 第21-24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成就及挑战 | 第24-38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取得的成就 | 第24-32页 |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挑战 | 第32-38页 |
| 3 煤矿安全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38-53页 |
| ·煤矿安全监管的博弈模型 | 第38-47页 |
| ·监管机构与煤矿企业的监管博弈模型 | 第39-41页 |
| ·对博弈模型均衡的求解分析 | 第41-47页 |
| ·监管博弈的扩展分析 | 第47-53页 |
| ·监管责任的落实 | 第48-49页 |
| ·监管体制的异化 | 第49-50页 |
| ·监管效率的提高 | 第50-51页 |
| ·对监管者的监管 | 第51-53页 |
| 4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对中国的启示 | 第53-68页 |
| ·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 | 第53-58页 |
| ·高效的监管机构 | 第53-55页 |
| ·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体系 | 第55-56页 |
| ·完善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 第56-58页 |
| ·德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 | 第58-61页 |
| ·重视安全技术的开发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 第58-59页 |
| ·强有力的工会力量 | 第59-60页 |
| ·工伤保险的广泛运用 | 第60-61页 |
| ·较高的安全生产标准 | 第61页 |
| ·南非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 | 第61-64页 |
| ·南非煤矿生产的基本特点 | 第62页 |
| ·依靠科技手段改善煤矿生产技术 | 第62-63页 |
| ·严格的煤矿监管体系 | 第63-64页 |
| ·完善的救援体系 | 第64页 |
|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64-68页 |
| ·完善法律,增强法律约束力 | 第65页 |
| ·理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加强政策执行 | 第65-66页 |
| ·重视教育培训,注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 第66-67页 |
| ·落实企业这一安全生产主体,激励矿主改善安全生产 | 第67-68页 |
| 5 治理煤矿安全生产的对策 | 第68-80页 |
| ·双管齐下,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 | 第68-69页 |
| ·强化对煤矿企业的约束机制,促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 第69-71页 |
| ·重视事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 第71-73页 |
| ·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加强政策执行 | 第73-74页 |
|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激励相容 | 第73-74页 |
| ·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的激励相容 | 第74页 |
| ·完善监管体制,消除监管失灵 | 第74-78页 |
| ·构建权责统一的监管体制 | 第74-76页 |
| ·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 | 第76-77页 |
| ·注重发挥舆论和第三方组织的作用 | 第77-78页 |
| ·提高矿工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后记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