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临床研究 | 第8-16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 (一) 病例来源 | 第8页 |
| (二) 病例选择 | 第8-10页 |
| 二、 研究方案 | 第10-11页 |
| (一) 治疗方法 | 第10页 |
| (二) 观察指标 | 第10-11页 |
| (三)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1页 |
| (四)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1页 |
| 三、 一般资料 | 第11-12页 |
| 四、 研究结果 | 第12-16页 |
| (一) 两组治疗前后 MMSE 积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第12-13页 |
| (二) 两组治疗前后行为能力 Blessed 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 第13页 |
| (三) 两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 | 第13页 |
| (四)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周围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第13-14页 |
| (五) 中药试验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脑血流指标比较 | 第14页 |
| (六) 两组治疗前后 NSE 水平比较 | 第14-15页 |
| (七) 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15-16页 |
| 讨论 | 第16-23页 |
| 一、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述要 | 第16-17页 |
| 二、 现代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页 |
| 三、 血管性痴呆(VD)西医病因病理的论述 | 第17-19页 |
| 四、 组方分析及相关药理研究 | 第19-21页 |
| (一) 血管性痴呆病机关键 | 第19页 |
| (二) 补肾益脑方组成及方解 | 第19页 |
| (三) 补肾益脑方组成药物分析 | 第19-21页 |
| (四)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页 |
| 五、 疗效分析 | 第21-23页 |
| (一) 对脑血流供应的疗效 | 第21-22页 |
| (二) 对血脂的疗效 | 第22页 |
| (三) 对神经元保护的疗效 | 第22-23页 |
| 结语 | 第23-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 综述 | 第26-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附录 | 第34-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详细摘要 | 第45-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