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 | 第10-13页 |
·常见污染重金属 | 第10页 |
·污染来源 | 第10-12页 |
·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 | 第12-13页 |
·土壤铅污染 | 第13-18页 |
·铅元素的性质 | 第13-14页 |
·地壳和土壤中的铅 | 第14页 |
·铅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 第14-18页 |
·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 第18-23页 |
·概述 | 第19页 |
·植物修复 | 第19-22页 |
·稳定 | 第22-23页 |
·燃煤废弃物及其性质和用途 | 第23-26页 |
·煤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3页 |
·煤及其燃烧固废 | 第23-24页 |
·蜂窝煤及其燃烧固废 | 第24页 |
·煤燃烧固废的性质和用途 | 第24-2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蜂窝煤灰渣的性质研究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采样和样品处理 | 第28页 |
·性质测定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pH 和电导率 | 第29-30页 |
·质地 | 第30-31页 |
·重金属 | 第31-32页 |
·不同性质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蜂窝煤灰渣性质小结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本章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蜂窝煤灰渣和磷肥结合修复铅污染贫磷潮土的研究 | 第37-47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污染土壤的制备 | 第38页 |
·灰渣 | 第38页 |
·盆栽试验设置 | 第38-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土壤铅有效性 | 第40-41页 |
·土壤磷有效性 | 第41-42页 |
·pH 和电导率 | 第42-43页 |
·不同处理植物性状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本章结论 | 第46-47页 |
第四章 施用蜂窝煤灰渣对土壤磷形态和铅有效性的影响 | 第47-57页 |
·引言 | 第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7-48页 |
·盆栽试验 | 第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5页 |
·土壤磷有效性 | 第49页 |
·土壤磷形态 | 第49-52页 |
·无机磷与 Olsen-P 的关系 | 第52-53页 |
·不同形态磷与铅有效性的关系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本章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施用不同处理蜂窝煤灰渣对污染土壤铅的稳定及机理研究 | 第57-70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土壤 | 第58页 |
·灰渣 | 第58页 |
·培养试验的设置 | 第58-59页 |
·样品分析 | 第59-60页 |
·数据处理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不同洗涤方式对灰渣性质的影响 | 第61-62页 |
·培养试验土壤 pH 和电导率 | 第62-63页 |
·培养试验土壤磷有效性 | 第63-64页 |
·培养试验土壤铅有效性 | 第64-65页 |
·培养试验土壤铅形态 | 第65-67页 |
·培养试验土壤磷有效性与铅有效性的关系 | 第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本章结论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土壤磷有效性对蜂窝煤灰渣稳定土壤铅的效果影响 | 第70-81页 |
·引言 | 第70-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土壤 | 第71页 |
·灰渣 | 第71页 |
·培养试验的设置 | 第71-72页 |
·分析方法 | 第72-73页 |
·数据处理 | 第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土壤 pH 和电导率 | 第73-75页 |
·土壤磷有效性 | 第75-76页 |
·土壤铅有效性 | 第76-77页 |
·土壤 pH、磷有效性与铅有效性的关系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本章结论 | 第80-81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1-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