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引言 | 第13-14页 |
| 1 绪论 | 第14-23页 |
| ·异形柱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应用 | 第14-16页 |
| ·异形柱结构 | 第14-15页 |
| ·异形柱结构的产生与应用 | 第15-16页 |
| ·异形柱结构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 ·异形柱结构的优点 | 第16页 |
| ·异形柱结构的缺点 | 第16-17页 |
| ·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国内研究工作概况 | 第17-18页 |
| ·国外研究工作概况 | 第18-19页 |
| ·异形柱规程的编制情况 | 第19-20页 |
| ·抗地震渐次倒塌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渐次倒塌定义 | 第20页 |
| ·渐次倒塌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渐次倒塌规范与指南 | 第20-21页 |
| ·我国规范渐次倒塌设计的不足 | 第21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 2 异形柱框架结构罕遇地震有限元实现 | 第23-41页 |
| ·大变形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3-28页 |
| ·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 | 第23页 |
| ·Hamilton变分原理 | 第23-24页 |
| ·弹性动力学有限元解法 | 第24-26页 |
| ·大变形动力学数值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 ·LS-DYNA程序及求解过程 | 第28-31页 |
| ·LS-DYNA程序发展沿革 | 第28-29页 |
| ·LS-DYNA程序求解基本过程 | 第29-31页 |
| ·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 | 第31-35页 |
| ·Concrete_damage模型原理 | 第31-33页 |
| ·Concrete_damage模型损伤定义 | 第33-34页 |
| ·状态方程 | 第34页 |
| ·Concrete_damage模型应变率效应 | 第34-35页 |
| ·钢筋材料本构模型 | 第35-37页 |
| ·钢筋材料本构模型 | 第35-36页 |
| ·钢筋应变率 | 第36-37页 |
|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模型 | 第37页 |
| ·LS-DYNA模型关键处理 | 第37-41页 |
| ·应力修正 | 第37-38页 |
| ·单元计算的沙漏控制 | 第38-39页 |
| ·时步控制 | 第39-40页 |
| ·阻尼 | 第40-41页 |
| 3 异形柱框架结构损伤模型 | 第41-60页 |
| ·现有的地震损伤模型 | 第41-48页 |
| ·构件损伤模型 | 第41-45页 |
| ·结构损伤模型 | 第45-48页 |
| ·本文所采用的损伤模型 | 第48-50页 |
| ·构件损伤模型 | 第48-49页 |
| ·加权组合法层损伤模型 | 第49-50页 |
| ·地震损伤性能目标确定 | 第50-53页 |
| ·震害等级与损伤值范围 | 第50-52页 |
| ·地震损伤性能目标 | 第52-53页 |
| ·异形柱框架结构损伤模型验证 | 第53-60页 |
| ·算例模型 | 第53-55页 |
| ·构件损伤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 ·异形柱框架结构损伤计算 | 第59-60页 |
| 4 罕遇地震下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研究 | 第60-88页 |
| ·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有限元模型 | 第60-64页 |
| ·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模型 | 第60-62页 |
| ·不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模型 | 第62-64页 |
| ·配筋率对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64-76页 |
| ·水平构件配筋率对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64-70页 |
| ·竖向构件配筋率对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70-76页 |
| ·异形柱对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76-87页 |
| ·异形柱构件对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76-82页 |
| ·异形柱构件对不规则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性能的影响 | 第82-87页 |
| ·罕遇地震下异形柱框架结构抗渐次倒塌设计建议 | 第87-88页 |
| 5 结论 | 第88-90页 |
|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 ·展望与不足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