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导论 | 第12-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价值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前期研究评析 | 第14-15页 |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概述 | 第16-36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概述 | 第16-26页 |
一、内幕交易的概念与沿革 | 第16-18页 |
(一) 内幕交易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内幕交易的沿革 | 第17-18页 |
二、内幕信息的范围 | 第18-25页 |
(一) 各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 第18-23页 |
(二) 比较研究 | 第23-25页 |
三、与其他证券欺诈行为的区别 | 第25-26页 |
(一) 内幕交易与虚假陈述的区别 | 第25页 |
(二) 内幕交易与操纵市场的区别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分析 | 第26-36页 |
一、内幕交易法律责任体系 | 第26-31页 |
(一) 刑事责任 | 第26-27页 |
(二) 行政责任 | 第27-28页 |
(三) 民事责任 | 第28-31页 |
二、内幕交易的归责理论 | 第31-36页 |
(一) 信息平等论 | 第32-33页 |
(二) 信赖义务理论 | 第33-34页 |
(三) 私取理论 | 第34页 |
(四) 信息财产权理论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 | 第36-53页 |
第一节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6-49页 |
一、过错行为 | 第36-45页 |
(一) 民事责任的主体 | 第36-41页 |
(二) 民事义务的承担 | 第41-42页 |
(三) 民事义务的违反 | 第42-45页 |
二、损害事实 | 第45-48页 |
(一) 损害事实的特点 | 第45页 |
(二) 损害数额的确定 | 第45-48页 |
三、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 第48-49页 |
(一) 因果关系的一般理论 | 第48页 |
(二) 推定因果关系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 | 第49-53页 |
一、各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规定 | 第49-51页 |
(一) 美国 | 第49-50页 |
(二) 英国 | 第50页 |
(三) 台湾地区 | 第50-51页 |
二、比较研究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 第53-64页 |
第一节 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不足 | 第53-56页 |
一、缺乏归责理论 | 第53页 |
二、内幕信息的认定不科学 | 第53-54页 |
三、内幕人员的范围不全面 | 第54-55页 |
四、内幕信息与内幕交易行为间的关联不明晰 | 第55页 |
五、缺乏免责事由 | 第55页 |
六、民事诉讼制度的缺失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56-64页 |
一、确定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归责理论 | 第56-57页 |
二、完善内幕信息的定义 | 第57-58页 |
三、完善损害赔偿义务人的范围 | 第58-59页 |
四、明晰内幕信息与交易行为之间的关系 | 第59页 |
五、制定免责事由 | 第59页 |
六、确立内幕交易民事诉讼制度 | 第59-64页 |
(一) 损害赔偿权利人资格的确定 | 第60页 |
(二) 管辖的确立 | 第60-61页 |
(三) 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 第61-62页 |
(四) 确定民事赔偿的范围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