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清热活血方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多中心临床评价及远期随访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9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9-43页
 理论研究之一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古籍研究第21-27页
  1.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名认识第21-22页
  2.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第22-27页
   ·正气虚弱,复感外邪第22-23页
   ·湿热毒蕴、瘀血痹阻第23-24页
   ·脏腑病因病机论第24-25页
   ·病程分期病因病机论第25-27页
 理论研究之二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学研究及目前进展第27-31页
  1. 辨病辨证论治第27-29页
  2. 单味药研究第29页
  3. 中医治疗方法第29-30页
  4. 中医RA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理论研究之三 冯兴华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第31-37页
  1.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祛邪思想经验总结第31-33页
   ·邪气痹阻是RA发生发展的关键病因病机第31-32页
     ·邪气痹阻是RA关键病因病机第31页
     ·正气亏虚是RA发病内在因素,邪气久稽,耗伤正气至虚实夹杂第31-32页
     ·活动期重视从湿热辨证,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第32页
   ·治疗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第32-33页
     ·祛邪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法第32-33页
     ·兼顾扶正,以便更好地祛邪第33页
  2. 整体辩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注重从肝论治第33-34页
  3. 用药特点第34-35页
   ·根据血瘀程度选用活血化瘀药物第34页
   ·注重引经药的使用第34-35页
   ·遣方用药注意顾护正气第35页
  4. RA并发症的论治经验第35页
   ·RA并发血管炎第35页
   ·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第35页
  5. 冯兴华教授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思考第35-37页
   ·中医辨证论治合并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快速缓解症状第35-36页
   ·中医辨证论治合并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性药物——提高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第36页
   ·中医辨证论治合并糖皮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抑制病情反跳第36-37页
 理论研究之四 中医对生存质量的认识及生活质量评价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学中的应用第37-43页
  1. 古代文献中有关生存质量的观念第37-39页
   ·有关躯体感觉及功能的论述第38页
   ·有关精神心理状态的论述第38页
   ·有关社会职能的论述第38页
   ·有关疾病本身和治疗所致的症状和体征的论述第38页
   ·有关环境的论述第38-39页
  2. 重视生存质量评价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第39-42页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生存质量评估量表第39-40页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生存质量评价的应用第40-42页
  3.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42-43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43-105页
 前言第45-46页
 临床资料第46-55页
  1. 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第46-51页
   ·质量控制第46页
   ·受试者选择第46-48页
   ·治疗方案第48-51页
  2. 随访研究的研究方法第51-53页
   ·随访设计第51页
   ·随访的质量控制第51-52页
   ·随访研究方法第52-53页
  3. 数据管理第53-54页
  4. 统计分析计划第54-55页
   ·统计分析人群第54页
   ·统计方法第54-55页
 研究结果第55-93页
  1. 基线比较第55-57页
  2. 疗效指标比较第57-69页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第57-58页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第58-69页
     ·病情控制评价第58-60页
     ·DAS28-3和ACR反应标准中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第60-62页
     ·中医证候疗效第62-63页
     ·生活质量评价第63-67页
     ·关节功能第67-69页
  3. 安全性评价第69-70页
  4. 随访第70-93页
   ·目前情况与0周、24周疗效性观测指标比较第72-84页
     ·DAS28-ESR第72-74页
     ·ACR反应标准第74页
     ·DAS28和ACR反应标准各项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第74-79页
     ·生活质量评价第79-82页
     ·关节功能第82-84页
   ·随访过程中疗效性观测指标第84-90页
     ·DAS28-3(ESR)第84页
     ·DAS28-3(ESR)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第84-87页
     ·生活质量评价第87-89页
     ·CRP第89-90页
   ·安全性第90-92页
   ·依从性分析第92-93页
 讨论第93-105页
  1. 研究设计第93-96页
   ·中医治则的确立——清热活血法论治活动期RA第93-94页
   ·清热活血方的制定——科室治疗活动期RA的有效经验方第94页
   ·对照药的选择——选择“锚定药”MTX以验证远期疗效第94-95页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使用复合疾病活动度指标,重视生活质量评价第95-96页
  2. 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第96-98页
  3. 随访的疗效及安全性、依从性评价第98-101页
  4. 清热活血方之方解第101-102页
  5. 与同类研究比较第102-103页
  6. 展望第103-105页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个人简历第115-117页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第117-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汇诚电信有限责任公司就埃塞俄比亚GSM基础设施第三期工程分包协议书》翻译报告
下一篇: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北疆政策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