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语言的视觉语义表征及其在场景自动描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3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语义分析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第18-19页
     ·课题实际意义第19-20页
   ·研究现状及分析第20-29页
     ·心智对符号意义的获取—从哲学到人工智能第21-22页
     ·Searle的“中文房间”问题第22-25页
     ·Harnad对符号接地问题的定义第25-26页
     ·人工智能对心智的模拟第26-27页
     ·人工智能统一的机制主义第27-29页
     ·认知语义学的发展第29页
   ·前人工作第29-31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静态视觉场景描述系统ViMac第33-54页
   ·VIMAC模型简介第33-36页
   ·双通道数据准备第36-38页
     ·视觉图像语料第36-37页
     ·标注语言语料第37-38页
   ·双通道信息预处理第38-40页
     ·视觉特征分析第38-39页
     ·语言特征分析第39-40页
   ·基于HELLINGER距离的自动化特征选择第40-48页
     ·语义关联矢量计算第41-44页
     ·混合距离度量用于范畴词聚类第44-45页
     ·对词类范畴的视觉特征选择第45-48页
   ·聚类及特征选择实验结果第48-53页
     ·混合聚类结果分析第49页
     ·自动化特征选择结果分析第49-51页
     ·优化形状不变矩特征的结果分析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静态词类的视觉表征在ViMac评测模式中的应用第54-71页
   ·概念表征分析第54-57页
     ·定义特征表征(Defining Features Representation)第55页
     ·原型表征(Prototype Representation)第55-56页
     ·样例表征(Exemplar Representation)第56页
     ·基于知识的表征(Knowledge Based Representation)第56-57页
     ·双层表征(Dual-level Representation)第57页
   ·VIMAC的视觉语义表征第57-61页
     ·基于高斯分布模型的视觉语义表征第57-58页
     ·基于k近邻算法的视觉语义表征第58-59页
     ·基于核心成分的视觉语义表征第59-61页
   ·具有复合词生成能力的描述语言输出第61-63页
     ·基于语基表征的复合词生成算法描述第61-62页
     ·复合词生成算法流程第62-63页
   ·VIMAC的语言输出评测实验第63-70页
     ·评测数据准备第63-64页
     ·输出语句评测方案第64-65页
     ·复合词生成实验第65-67页
     ·三种语言输出算法的对比评测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动态视觉场景描述系统ViMac-V第71-90页
   ·动词习得特点分析第71-72页
   ·框架概念及其功能的演化第72-77页
     ·商务事件框架的提出第73-75页
     ·框架概念的认知解释第75-76页
     ·框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第76-77页
   ·VIMAC-V模型简介第77-79页
     ·位移事件和位移框架第77-78页
     ·ViMac-V的动词语义定义第78-79页
   ·数据准备第79-81页
     ·视频语料描述第79-80页
     ·人工语料标注第80-81页
   ·视频-文本描述对齐语料的加工第81-82页
     ·视频特征分析第81-82页
     ·标注语料分析第82页
   ·论元词类及框架提取第82-85页
     ·标注语料预处理—切分与词性标注第83页
     ·基于视觉特征与词性共现的基础词选择第83-84页
     ·基于混合度量的词相似度计算第84页
     ·基于二元语法模型的框架抽取第84-85页
   ·论元词类与框架提取实验结果第85-88页
     ·论元词类分类结果第85-86页
     ·框架提取结果第86-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动词视觉语义表征在ViMac-V中的习得第90-106页
   ·框架激活机制第90-92页
     ·SOM网络物理结构及信号组成第90-91页
     ·学习矢量量化算法第91-92页
     ·用于框架激活的LVQ训练算法第92页
   ·论元词汇范畴化第92-96页
     ·SOM网络组构成第93页
     ·网络应激方式及权值调整策略第93-94页
     ·SOM网络训练算法流程第94-95页
     ·神经元的聚类和语言概念习得第95-96页
   ·实验与评测第96-102页
     ·框架激活实验第97页
     ·SOM网络组的范畴化实验第97-101页
     ·特征选择对范畴化结果的影响第101-102页
   ·描述语言输出评测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ViMac-V在MT-AR机器人平台上的实现第106-116页
   ·MT-AR型智能机器人简介第106-107页
   ·VIMAC-V在MT-AR机器人平台上的结构框架第107-108页
   ·VIMAC-V的视觉接口扩展第108-111页
     ·CamShift算法原理与实现第108-111页
   ·基于MATLAB的中间计算层第111-112页
   ·VIMAC-V的语音接口扩展第112页
   ·MT-AR平台上的VIMAC-V系统评测第112-115页
     ·动词选择与描述语句输出第112-114页
     ·对真实场景的描述语句输出实验第114-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6-119页
   ·论文总结第116-117页
   ·研究展望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8页
附录A第128-130页
附录B第130-133页
附录 C第133-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黑麂粪便的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
下一篇:安吉小鲵生存现状及其繁殖期生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