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结构概念设计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9-22页 |
·概念设计概述 | 第9-10页 |
·结构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结构总体概念设计 | 第11-16页 |
·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 第11-13页 |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 第13-14页 |
·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 第14-16页 |
·概念设计在我国建设工程中的地位 | 第16-18页 |
·框—剪结构概念优化设计的发展 | 第18-22页 |
·框—剪结构经济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概念优化设计分析 | 第24-58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 第24-30页 |
·基本假定和计算简图 | 第24-26页 |
·框—剪结构协同工作的微分方程及其解 | 第26-30页 |
·最佳框—剪结构刚度特征值的探讨 | 第30-35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变形分析 | 第30-32页 |
·框—剪结构的剪力墙弯矩竖向分布分析 | 第32-33页 |
·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框架水平剪力竖向分布分析 | 第33-35页 |
·框—剪结构中楼盖受力分析 | 第35页 |
·框—剪结构最佳刚度特征值 | 第35页 |
·计算工具介绍 | 第35-36页 |
·SATWE结构计算软件简介 | 第36页 |
·工程实例 | 第36-58页 |
·工程实例概况 | 第36-37页 |
·设计依据及计算基本条件 | 第37-42页 |
·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及规程 | 第37-38页 |
·计算基本条件 | 第38页 |
·主要结构材料 | 第38-39页 |
·荷载和作用 | 第39-40页 |
·计算模型和主要计算参数 | 第40-42页 |
·确定框—剪结构刚度特征值 | 第42-49页 |
·两道剪力墙 | 第42-46页 |
·四道剪力墙 | 第46-47页 |
·六道剪力墙 | 第47-49页 |
·结构各楼层的刚度中心、质量中心和相邻层侧移刚度比值 | 第49-50页 |
·结构自振周期、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地震剪力和地震倾覆弯矩 | 第50-53页 |
·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 | 第53-54页 |
·剪力墙与框架柱的弯矩、剪力分配 | 第54-58页 |
第三章 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分析 | 第58-68页 |
·工程量的确定及工程造价的计算 | 第58-64页 |
·定额的选取 | 第58页 |
·影响造价的因素 | 第58页 |
·根据《云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03)》制定预算单价 | 第58-64页 |
·结构方案变化对造价的影响 | 第64-68页 |
·结构各部分造价构成 | 第64-65页 |
·结构方案变化对钢筋造价的影响 | 第65-66页 |
·结构方案变化对混凝土造价的影响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造价控制中的约束条件 | 第68-72页 |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68-70页 |
·位移限制约束 | 第68-70页 |
·轴压比限值 | 第70页 |
·可行域分析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