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现代化的市民基础--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2页
 一、国外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现状第7-8页
 二、国内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现状第8-10页
 三、文章的结构第10-12页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嬗变:以马克思思想进程为线索的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考察第12-31页
 (一) 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博士论文》至《莱菌报》时期)第12-17页
 (二) 一个唯物的共产主义者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法年鉴》时期)第17-20页
 (三) 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新莱菌报》时期)第20-27页
 (四) 一个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眼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概念(《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时期)第27-31页
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西欧现代化进程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第31-37页
 (一) 作为社会存在的市民社会: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第31-33页
 (二) 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基础第33-36页
 (三) 作为伦理-法理本体的市民社会: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价值归宿第36-37页
三、现代化的市民基础: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市民与市民社会的塑造第37-44页
 (一)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问题第37-39页
 (二)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民与市民社会问题第39-41页
 (三)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市民基础的塑造第41-42页
 (四)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市民社会的追求:公正、平等、和谐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驳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兼论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下一篇:马克思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在中国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