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TD-SCDMA的演进和标准化概述 | 第16-17页 |
|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 第17-20页 |
| ·无线资源管理模块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算法介绍 | 第18-2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TD-SCDMA的演进系统 | 第22-50页 |
| ·TD-SCDMA演进系统的基本知识 | 第22-31页 |
| ·TD-HSDPA | 第23-26页 |
| ·TD-HSUPA | 第26-27页 |
| ·TD-LTE | 第27-29页 |
| ·TD-HSPA+和TD-LTE+ | 第29-31页 |
| ·TD-SCDMA演进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31-37页 |
| ·智能天线(SA) | 第32页 |
| ·联合检测(JD) | 第32-33页 |
|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 | 第33-34页 |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 | 第34-35页 |
|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MIMO) | 第35-36页 |
| ·正交频分复用(OFDM) | 第36-37页 |
| ·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实现 | 第37-49页 |
| ·TD-HSPA的系统级仿真 | 第38-47页 |
| ·TD-LTE的系统级仿真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3章 TD-HSPA系统的RRM技术研究 | 第50-71页 |
| ·基于TD-HSDPA反馈时延的调度算法 | 第50-61页 |
| ·研究点背景 | 第50-51页 |
| ·TD-HSDPA中的反馈时延 | 第51-53页 |
| ·基于时延控制的新型调度算法 | 第53-5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6-61页 |
| ·研究点小结 | 第61页 |
| ·TD-HSDPA的OVSF码字重用算法 | 第61-70页 |
| ·研究点背景 | 第61-62页 |
| ·码字重用的SDMA准则 | 第62-63页 |
| ·小区内干扰分析 | 第63-64页 |
| ·码字重用算法流程及优化 | 第64-6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6-69页 |
| ·研究点小结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4章 TD-LTE系统的RRM技术研究 | 第71-101页 |
| ·TD-LTE下行的二维调度及资源分配算法 | 第71-83页 |
| ·研究点背景 | 第71-72页 |
| ·跨层设计的二维算法 | 第72-77页 |
| ·系统SINR计算模型和仿真参数设置 | 第77-7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9-83页 |
| ·研究点小结 | 第83页 |
| ·基于干扰避免的新型资源分配算法 | 第83-91页 |
| ·研究点背景 | 第83-84页 |
| ·系统干扰分析(GI不足) | 第84-85页 |
| ·基于干扰避免的新型资源分配算法 | 第85-8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9-91页 |
| ·研究点小结 | 第91页 |
| ·基于赋形天线的三维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 | 第91-99页 |
| ·研究点背景 | 第91-92页 |
| ·三维的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 | 第92-9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6-99页 |
| ·研究点小结 | 第99页 |
| ·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5章 TD-LTE与TD-SCDMA的系统共存研究 | 第101-122页 |
| ·系统间干扰的基本知识 | 第101-102页 |
| ·系统共存的仿真模块和参数假设 | 第102-111页 |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102-103页 |
| ·路径损耗模型 | 第103-104页 |
| ·天线模型 | 第104-106页 |
| ·干扰建模 | 第106-107页 |
| ·结果参数定义 | 第107-108页 |
| ·仿真器结构及假设 | 第108-111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11-120页 |
| ·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122-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3页 |
| 附录 缩略语表 | 第133-138页 |
| 致谢 | 第138-139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