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OFDM系统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引言第10页
     ·移动通信信道的衰落特性第10-12页
     ·用户协作通信介绍第12-14页
     ·协作通信的几种方法第14-19页
       ·检测转发DF协作通信第16页
       ·放大转发AF协作通信第16-17页
       ·编码用户协作通信第17-19页
     ·三种协作方法的性能比较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编码协作通信系统第22-30页
     ·引言第22页
     ·基于OFDM的编码协作通信模型第22-26页
       ·OFDM技术简介第22-25页
       ·块衰落信道第25-26页
     ·编码协作通信系统第26-28页
     ·编码协作通信的四种协作情况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重新编码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第30-40页
     ·引言第30-31页
     ·基于重新编码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分析第31-35页
       ·切尔诺夫界第31-32页
       ·成对差错概率第32-33页
       ·误帧率FEP分析第33-35页
     ·码字选择第35-36页
     ·仿真结果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基于RCPC码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第40-58页
     ·引言第40页
     ·RCPC码介绍第40-43页
       ·RCPC码字举例第40-42页
       ·RCPC码的定义第42页
       ·RCPC码的性能第42-43页
     ·基于RCPC码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第43-48页
       ·协作度与误码性能第43-46页
       ·码字选择第46-48页
     ·自适应编码协作通信第48-49页
     ·基于ARQ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第49-51页
       ·ARQ介绍第49-50页
       ·基于ARQ的用户编码协作通信的实现第50-51页
     ·仿真结果第51-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5页
     ·结论第58页
     ·伙伴分配问题第58-59页
     ·用户协作通信与网络编码第59-63页
     ·协作通信中的其它问题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吗啡后处理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损伤心肌的影响
下一篇:TD-SCDMA扰码相关性研究及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