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7页 |
第1章 绪 论 | 第17-34页 |
·课题背景 | 第17-18页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概况 | 第18-24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垃圾焚烧炉技术 | 第19-22页 |
·城市垃圾的焚烧处理技术处理的关键问题 | 第22页 |
·常用的机械炉排的结构和特点 | 第22-24页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特性、床层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研究现状 | 第24-32页 |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物料热解和燃烧特性研究 | 第24-26页 |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固定床层内燃烧过程研究 | 第26-28页 |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固定床层内燃烧反应过程模拟的研究 | 第28-31页 |
·床层内垃圾焚烧特性研究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2章 固定床热态试验台系统及测量方法 | 第34-45页 |
·试验台设计原理 | 第34-35页 |
·实验设备 | 第35-42页 |
·燃烧室 | 第35-36页 |
·炉排 | 第36-37页 |
·燃气燃烧器 | 第37页 |
·称重传感器 | 第37页 |
·空气测量 | 第37-38页 |
·测温位置和垃圾样品、烟气的取样位置 | 第38页 |
·气体分析仪和气质分析仪 | 第38-42页 |
·试验用模拟垃圾样品的配制 | 第42页 |
·固定床热态试验操作过程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一次风参数和物料特性对床层内垃圾焚烧影响实验研究 | 第45-76页 |
·一次风风量变化对床内燃烧过程影响 | 第45-56页 |
·典型工况(工况4)焚烧炉床层内温度分布特点 | 第46-48页 |
·典型工况(工况4)物料的重量和床高随时间变化 | 第48-49页 |
·典型工况(工况4)物料燃烧形成主要烟气成分的变化 | 第49-51页 |
·一次风风量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物料燃烧速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一次风量对N对NO和C对CO转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不同一次风量下床内碳氢化合物和HCN的分布 | 第53-56页 |
·一次风温对物料燃烧的影响 | 第56-60页 |
·一次风温对火焰传播速度和物料燃烧速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一次风温对物料燃烧生成烟气成分的影响 | 第58-60页 |
·水分变化对物料燃烧的影响 | 第60-65页 |
·不同含水量的物料燃烧床层内温度分布 | 第61页 |
·火焰传播速度和物料燃烧速度 | 第61-63页 |
·水分变化对物料燃烧产生烟气成分的影响 | 第63-65页 |
·灰分变化对物料燃烧的影响 | 第65-71页 |
·物料燃烧床层内温度分布 | 第66-67页 |
·火焰传播速度和物料燃烧速度 | 第67-68页 |
·灰分变化对物料燃烧产生烟气成分的影响 | 第68-71页 |
·物料尺寸变化对固定床内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的影响 | 第71-74页 |
·火焰传播速度和物料燃烧速度 | 第71-72页 |
·尺寸变化对物料燃烧过程产生烟气成分的影响 | 第72-74页 |
·本章小节 | 第74-76页 |
第4章 物料热解特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6-106页 |
·热分析的方法 | 第76-78页 |
·热重分析 | 第76-77页 |
·差热分析 | 第77-78页 |
·实验物料 | 第78页 |
·城市生活垃圾热解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78-81页 |
·试验仪器 | 第78-80页 |
·试验方法 | 第80-8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9页 |
·热解实验结果分析 | 第81-85页 |
·模拟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物料各组分燃烧过程分析 | 第85-87页 |
·氧量对模拟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物料组分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87-89页 |
·动力学模型求解及模型的建立 | 第89-97页 |
·动力学模型 | 第89-93页 |
·机理函数的选择 | 第93页 |
·热解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93-96页 |
·燃烧动力学模型 | 第96页 |
·燃烧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96-97页 |
·热解气FTIR分析 | 第97-105页 |
·模拟MSW物料各组分热解DTG曲线与热解气体吸光度对比分析 | 第97-98页 |
·模拟MSW物料各组分热解产气分析 | 第98-102页 |
·模拟MSW物料各组分热解产气机理分析 | 第102-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5章 炉排上燃烧及污染物生成的数学模型 | 第106-120页 |
·物理模型 | 第106-107页 |
·基本假设 | 第107页 |
·流动和燃烧模型 | 第107-111页 |
·污染物(NO、二噁英)生成和消减模型 | 第111-116页 |
·NO生成机理 | 第111-113页 |
·NO生成和消减模型 | 第113-115页 |
·二噁英的生成途径 | 第115页 |
·二噁英反应模型 | 第115-116页 |
·床层高度和物料密度的变化 | 第116-117页 |
·计算方法及变网格技术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6章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20-136页 |
·计算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120页 |
·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比较验证 | 第120-125页 |
·床重和床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120-121页 |
·床内温度及物料成分变化的计算结果 | 第121-123页 |
·烟气成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 第123-125页 |
·一次风流量对燃烧过程及NO生成的影响 | 第125-131页 |
·不同一次风量下的温度曲线分析比较 | 第125-126页 |
·不同一次风量下的烟气组分浓度分析比较 | 第126-129页 |
·一次风量对燃烧速率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一次风量对NO生成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真实城市固体垃圾焚烧特性的预报 | 第131-133页 |
·二噁英生成特性的预报 | 第13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6-139页 |
创新点及研究工作未来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