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论 | 第10-17页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相关理论概念 | 第17-22页 |
(一) 公共物品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 公共物品理论的发展简述 | 第18-19页 |
(三) 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相关范畴 | 第19-22页 |
1. 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定义 | 第19-20页 |
2. 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分类 | 第20-21页 |
3. 农村牧区公共物品的特性 | 第21-22页 |
二、我区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一)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 第22页 |
(二) 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所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1. 农牧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 第23-24页 |
2. 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 第24页 |
3. 公共卫生整体发展较为滞后 | 第24-25页 |
4. 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 第25页 |
5. 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 | 第25页 |
6. 城乡之间以及地区间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存在巨大差距 | 第25-26页 |
(三) 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的原因解析 | 第26-29页 |
1. 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存在缺陷 | 第26-27页 |
2. 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 | 第27-28页 |
3. 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 | 第28-29页 |
三、国内外现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一) 我国现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选择 | 第29页 |
(二) 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选择 | 第29-31页 |
1. 印度"政府包揽"型供给模式 | 第30页 |
2. 日本"农协核心"型供给模式 | 第30页 |
3. 英国"计划合作"型供给模式 | 第30-31页 |
(三) 综合国内和国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所得出的经验总结 | 第31-32页 |
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仍将是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 | 第31页 |
2. 发挥市场、私人和第三部门的积极性作用,与政府合作供给公共物品 | 第31-32页 |
四、创新当前我区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 第32-36页 |
(一) 我区的行政区划方式 | 第32-33页 |
(二) 对我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 第33-36页 |
1. 中西部平原发展地区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 第33-35页 |
2. 相关政策支持我区农牧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转变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