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地基和基础的理论和计算论文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20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工程应用进展第10-14页
     ·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发展第10-12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第12-14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第14-15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第15-17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第17-18页
     ·动力荷载作用条件下的研究第18页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8-19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9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9-20页
第二章 现有理论和设计方法综述第20-42页
   ·土工格栅加筋原理第20-21页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制第21-23页
     ·土拱效应第22-23页
     ·张拉薄膜效应第23页
     ·应力集中效应第23页
   ·荷载传递平台的设计第23-34页
     ·加筋体支撑竖向应力的评价第24-28页
     ·因竖向应力导致的加筋体张拉力第28-30页
     ·因侧向滑移导致的加筋体张拉力第30-31页
     ·加筋体所需锚固长度第31-32页
     ·多层加筋体设计—Collin法第32-33页
     ·室内平板荷载试验第33-34页
   ·桩的设计第34-38页
     ·桩间距和布桩区域第35-36页
     ·约束土侧向位移的抗弯设计第36-37页
     ·桩的承载力设计第37-38页
   ·稳定性分析第38-39页
   ·沉降计算第39-42页
     ·PWRC法第39-41页
     ·基于薄板理论的计算方法第41-42页
第三章 室内模型试验第42-54页
   ·试验依据第42-43页
   ·试验目的第43-44页
   ·试验装置和试验材料第44-47页
     ·模型试验装置第44-45页
     ·试验所用材料第45-47页
   ·试验量测设备和测点布置第47-49页
     ·试验量测设备第47-48页
     ·测点布置第48-49页
   ·试验分组方案第49-50页
   ·试验步骤第50-53页
   ·试验结果整理第53-54页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第54-74页
   ·复合地基沉降第54-62页
     ·总沉降和差异沉降第54-58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第58-59页
     ·沉降稳定时间第59-61页
     ·使用土工布对沉降的影响第61-62页
   ·桩土应力比第62-66页
     ·面积置换率的影响第62-63页
     ·荷载水平的影响第63-65页
     ·加筋层数的影响第65页
     ·加筋体位置的影响第65-66页
   ·桩身轴力第66-67页
   ·土工格栅张拉力第67-71页
     ·试验过程中格栅应变的变化第67-68页
     ·土工格栅最大张拉力分布第68-71页
   ·试验中软基孔隙水压力变化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模型试验的有限元分析第74-83页
   ·软件简介第74-75页
   ·建立模型第75-76页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76-83页
     ·复合地基总沉降分析第76-78页
     ·桩土应力比分析第78-79页
     ·桩身受力分析第79-80页
     ·土工格栅张拉力分析第80-83页
第六章 设计方法讨论和经济效益比较第83-93页
   ·加筋体张拉力计算第83-86页
   ·初步设计思路第86-91页
   ·经济效益比较第91-9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93-9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93-94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弯薄壁C形槽钢受弯畸变屈曲分析
下一篇:混凝土细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