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弥散燃烧物理化学特征及薄壁蓄热摄动解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高温空气燃烧与低氧弥散燃烧 | 第13-28页 |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高温空气燃烧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 | 第14-16页 |
·高温空气燃烧基础研究 | 第16-22页 |
·燃烧模拟和实验 | 第16-20页 |
·薄壁蓄热 | 第20-22页 |
·高温空气燃烧应用前景分析 | 第22-26页 |
·我国环保与节能现状 | 第22-25页 |
·我国低热值燃料能源利用现状 | 第25-26页 |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2 低氧弥散燃烧过程物理化学特征 | 第28-45页 |
·低氧弥散燃烧基础概念 | 第28-30页 |
·低氧弥散燃烧热力学特征 | 第30-32页 |
·稳定燃烧机理 | 第30-31页 |
·燃烧温度 | 第31-32页 |
·低氧弥散燃烧动力学特征 | 第32-36页 |
·Arrihenius燃烧反应速率 | 第32-33页 |
·燃烧分区 | 第33-36页 |
·弥散性能特征指标 | 第36-38页 |
·弥散度 | 第36-37页 |
·炉温不均匀度 | 第37-38页 |
·燃烧性能强化 | 第38-43页 |
·燃烧过程速度 | 第38-40页 |
·燃烧功率 | 第40页 |
·弥散性能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低氧弥散燃烧数值模拟 | 第45-70页 |
·有限反应速率燃烧模型 | 第45-49页 |
·流动、传热与燃烧数学模拟设置 | 第49-53页 |
·EDM速度系数A对低氧空气燃烧数值模拟影响 | 第53-57页 |
·燃烧温度对低氧空气燃烧数值模拟影响 | 第57-64页 |
·比定压热容等效系数 | 第57-58页 |
·浓度场与温度场 | 第58-62页 |
·弥散性能指标 | 第62-64页 |
·EDM速度系数A对低氧弥散燃烧数值模拟影响 | 第64-66页 |
·低氧弥散燃烧动力学条件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低氧弥散燃烧实验 | 第70-88页 |
·低氧弥散燃烧实验系统 | 第70-74页 |
·实验系统原理及组成 | 第70-72页 |
·热工参数检测 | 第72-74页 |
·实验操作与数据整理 | 第74页 |
·低氧弥散燃烧温度均匀性能 | 第74-81页 |
·反应区弥散特征 | 第75页 |
·变化EDM速度系数A的燃烧数值模拟准确性 | 第75-78页 |
·引用等效比定压热容的燃烧数值模拟准确性 | 第78-81页 |
·低氧弥散燃烧动力学条件 | 第81-87页 |
·一氧化碳排放浓度 | 第81-83页 |
·低氧弥散燃烧动力学条件 | 第83-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薄壁蓄热体热过程数学模型及摄动法求解 | 第88-105页 |
·蓄热过程传热分析 | 第89-92页 |
·放热过程传热分析 | 第92-94页 |
·蓄热过程气固温度分布渐近解 | 第94-104页 |
·导热项系数的小参数特征 | 第95-97页 |
·弱导热一阶渐近解 | 第97-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 薄壁蓄热体热过程数字仿真系统开发与应用 | 第105-119页 |
·薄壁蓄热传热数字仿真系统开发 | 第105-107页 |
·薄壁蓄热解析准确性验证 | 第107-111页 |
·和实验对比 | 第107-110页 |
·与数值计算对比 | 第110-111页 |
·气固传热过程分析 | 第111-113页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11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11-113页 |
·弥散燃烧切换周期优化设计 | 第113-117页 |
·设计约束条件 | 第114-115页 |
·切换周期取值范围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7 薄壁蓄热体传热特性摄动解析 | 第119-135页 |
·最佳切换周期 | 第120页 |
·预热空气型薄壁蓄热系统温度效率 | 第120-128页 |
·气体水当量对温度效率影响 | 第121-122页 |
·结构参数对温度效率影响 | 第122-125页 |
·固体热物性参数对温度效率影响 | 第125-127页 |
·薄壁蓄热最大温度效率和最佳切换周期验证 | 第127-128页 |
·单预热燃气型薄壁蓄热系统热效率 | 第128-131页 |
·热效率 | 第129-130页 |
·热效率分析 | 第130-131页 |
·双预热型薄壁蓄热系统热效率 | 第131-133页 |
·热效率 | 第131-132页 |
·热效率分析 | 第132-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8 全文总结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业绩 | 第150-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