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络电容器投切控制算法的研究
第一章 概述 | 第1-16页 |
1.1 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 第6-9页 |
1.1.1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 第6-7页 |
1.1.2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 第7-8页 |
1.1.3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意义 | 第8-9页 |
1.2 配电系统潮流计算综述 | 第9-11页 |
1.3 配电系统电压/无功控制综述 | 第11-15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配电网络拓扑描述和潮流计算 | 第16-28页 |
2.1 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2.2 配电网络的拓扑描述 | 第17-20页 |
2.2.1 辐射网馈线节点的排序和存储 | 第17-19页 |
2.2.2 辐射网馈线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阻抗矩阵 | 第19-20页 |
2.3 配电网络的潮流计算 | 第20-27页 |
2.3.1 辐射状树形网络的前推回推法潮流计算 | 第21-24页 |
2.3.2 潮流计算程序 | 第24-25页 |
2.3.3 潮流计算算例分析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配电网络补偿电容器的就地控制 | 第28-42页 |
3.1 配电网络并联电容器组的补偿方式 | 第28-30页 |
3.1.1 引言 | 第28页 |
3.1.2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三种补偿方式 | 第28-30页 |
3.2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就地控制方式 | 第30-32页 |
3.3 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的就地模糊控制 | 第32-41页 |
3.3.1 模糊理论基本思想 | 第32-34页 |
3.3.2 模糊控制系统 | 第34-36页 |
3.3.3 补偿电容器组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6-39页 |
3.3.4 电容器组实时投切模糊控制器的仿真分析 | 第39-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配电网络电容器组的全局优化控制 | 第42-56页 |
4.1 引言 | 第42-43页 |
4.2 电容器组全局优化投切控制的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4.3 电容器组投切控制的逐次线性规划算法 | 第44-52页 |
4.3.1 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线性化 | 第44-50页 |
4.3.2 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的算法 | 第50-52页 |
4.4 算法实现及算例分析 | 第52-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一 网络分析程序系统数据库 | 第65-67页 |
附录二 算例系统的原始数据 | 第67-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