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
致谢 | 第1-6页 |
题记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的元理论探讨 | 第16-27页 |
·普世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 第16-19页 |
·普世价值的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普世价值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民族价值的内涵与特征 | 第19-21页 |
·民族价值的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民族价值的主要特征 | 第21页 |
·普遍交往与普世价值、民族价值的相互转化 | 第21-27页 |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 第21-23页 |
·交往实践的历史形态之普遍交往 | 第23-25页 |
·普遍交往是普世价值和民族价值转化的根本动力 | 第25-27页 |
3 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的当代困境 | 第27-36页 |
·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的时代背景 | 第27-30页 |
·作为现代性的全球化 | 第27-28页 |
·网络化:现代人新的生存方式 | 第28-30页 |
·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各自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普世价值自身面临的困境 | 第30-31页 |
·民族价值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互相认同的困境 | 第33-36页 |
·价值认同的基本内涵 | 第33-34页 |
·阻碍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相互认同的因素 | 第34-36页 |
4 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的未来出路 | 第36-46页 |
·理论上的梳理与建构 | 第36-38页 |
·理论认识上的几点误区 | 第36-37页 |
·理论建构的重点 | 第37-38页 |
·实践中的自觉转化与提升 | 第38-40页 |
·自觉尊重多样文明,自觉参与多元对话 | 第38-40页 |
·普世价值与民族价值在相互转化中提升 | 第40页 |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普世化的当代意义 | 第40-46页 |
·对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的反思 | 第40-42页 |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对普世价值的贡献 | 第42-43页 |
·普世价值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的契合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