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应急救援系统信息共享机制的应用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综述 | 第11-24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 ·需求调研概述 | 第12-15页 |
| ·部门机构设置 | 第12-13页 |
| ·应急救援流程 | 第13-15页 |
| ·国内外信息共享机制的理论和应用现状 | 第15-21页 |
| ·信息共享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6-19页 |
| ·国外信息共享机制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 ·国内信息共享机制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和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 ·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2 青藏铁路应急救援系统信息需求分析 | 第24-34页 |
| ·系统简介 | 第24-26页 |
| ·逻辑结构 | 第24-25页 |
| ·物理结构 | 第25-26页 |
|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 第26-27页 |
| ·系统信息共享需求 | 第27-33页 |
| ·系统共享信息分类 | 第27-30页 |
| ·系统共享信息资源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 ·系统数据共享需求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信息共享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34-46页 |
|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 第34-38页 |
| ·空间数据的特征 | 第34-35页 |
| ·空间数据管理模式 | 第35-37页 |
| ·空间数据引擎 | 第37-38页 |
| ·空间数据共享的方法 | 第38-42页 |
| ·数据格式转换 | 第38-40页 |
| ·数据直接访问 | 第40-41页 |
| ·数据互操作 | 第41-42页 |
| ·其他相关技术 | 第42-45页 |
| ·数据仓库技术 | 第42-43页 |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43-44页 |
| ·Web Service技术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系统体系结构和信息共享模型 | 第46-58页 |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46-48页 |
| ·多源应急信息共享模型 | 第48-50页 |
| ·互操作基本概念 | 第48-49页 |
| ·互操作模型分层标准 | 第49页 |
| ·多源应急信息共享模型 | 第49-50页 |
| ·信息共享模型的结构 | 第50-56页 |
| ·应用层 | 第50-51页 |
| ·表示层 | 第51-52页 |
| ·服务层 | 第52-53页 |
| ·服务接口层 | 第53-54页 |
| ·平台层 | 第54页 |
| ·数据接口层 | 第54-55页 |
| ·数据层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5 青藏铁路应急救援系统信息共享机制的实现 | 第58-81页 |
| ·铁路空间数据标准化 | 第58-61页 |
| ·铁路车站代码 | 第58页 |
| ·铁路地理实体代码 | 第58-61页 |
| ·数据存储与组织管理 | 第61-65页 |
| ·空间数据的转换 | 第61-62页 |
| ·数据库的构建 | 第62-65页 |
| ·系统数据交换平台 | 第65-73页 |
| ·设计原则 | 第66-67页 |
| ·基本功能 | 第67-68页 |
| ·框架结构 | 第68-69页 |
| ·具体应用举例 | 第69-73页 |
|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实现 | 第73-78页 |
| ·信息资源的存储和生成 | 第73-74页 |
| ·信息资源共享策略 | 第74-77页 |
| ·信息资源交换模式的实现 | 第77-78页 |
| ·系统实现 | 第78-80页 |
| ·日常监控 | 第78-79页 |
| ·救援汽车定位 | 第79页 |
| ·救援支持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6 结论及建议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页 |
| ·建议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 A | 第86-87页 |
| 附录 B | 第87-89页 |
| 附录 C | 第89-91页 |
| 附录 D | 第91-94页 |
| 附录 E | 第94-102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2-10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