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序 | 第8-12页 |
| 1 绪论 | 第12-2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 | 第12-15页 |
|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5-19页 |
|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 ·纯电动汽车发展瓶颈及趋势 | 第18-19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 | 第20-22页 |
| 2 电动汽车充电站配电系统设计 | 第22-34页 |
| ·充电站结构和总体布局 | 第22-23页 |
| ·充电站配电系统设计 | 第23-28页 |
| ·配电变压器选择 | 第24-25页 |
| ·配电室位置选择 | 第25页 |
| ·配电容量计算 | 第25-26页 |
| ·配电运行方式要求及设备 | 第26-27页 |
| ·配电主接线设计 | 第27-28页 |
| ·充电站配电系统设计实例 | 第28-32页 |
| ·沪西、沪南充电站 | 第28-31页 |
| ·北京奥运会充电站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3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电能质量理论分析 | 第34-46页 |
| ·充电机(站)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充电机(站)造成电能污染问题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 ·非正弦电路的谐波与功率因数分析 | 第36-38页 |
| ·充电机(站)谐波理论分析 | 第38-45页 |
| ·充电机谐波分析 | 第38-43页 |
| ·充电站谐波分析 | 第43-45页 |
| ·充电站其他电能质量指标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的建模及谐波计算 | 第46-66页 |
| ·充电机(站)仿真模型 | 第46-53页 |
| ·仿真软件选择 | 第46-47页 |
| ·充电机仿真模型 | 第47-53页 |
| ·充电站仿真模型 | 第53页 |
| ·充电站谐波仿真与计算 | 第53-60页 |
| ·谐波限值 | 第54-55页 |
| ·充电机仿真与谐波计算 | 第55-58页 |
| ·充电站仿真与谐波计算 | 第58-60页 |
| ·谐波影响因素 | 第60-64页 |
| ·高压侧电源电压等级 | 第60-61页 |
| ·高压侧电源进线长度 | 第61-62页 |
| ·变压器接线 | 第62页 |
| ·充电机台数 | 第62-63页 |
| ·充电机功率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5 充电机(站)谐波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66-74页 |
| ·现有谐波算法 | 第66-67页 |
| ·概率统计法 | 第66页 |
| ·谐波叠加法 | 第66-67页 |
| ·充电机(站)谐波工程算法 | 第67-72页 |
| ·谐波工程算法介绍 | 第67-68页 |
| ·谐波工程算法验证 | 第68-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 6 充电站电能质量改善方法 | 第74-80页 |
| ·谐波抑制方法 | 第74-76页 |
| ·充电站电能质量改善方法 | 第76-78页 |
| ·电能质量改善实例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 ·总结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附录A | 第84-85页 |
| 附录B | 第85-87页 |
| 附录C | 第87-88页 |
| 索引 | 第88-90页 |
| 作者简历 | 第90-9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