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 | 第19-25页 |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理论 | 第19页 |
·关税壁垒与贸易自由化 | 第19-20页 |
·产业集聚效应理论 | 第20-21页 |
·自由贸易区投资理论 | 第21-22页 |
·共同农业政策理论 | 第22-23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23-25页 |
3 重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47页 |
·重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 第25-34页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重庆产业结构分析 | 第27-30页 |
·重庆就业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重庆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实证分析 | 第32-34页 |
·直辖10 年来重庆外资、外贸现状分析 | 第34-44页 |
·重庆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重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 第38-40页 |
·重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分析 | 第40-42页 |
·重庆外商投资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重庆经济增长与外资、外贸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4-47页 |
·经济增长与外资、外贸模型 | 第44页 |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模型分析 | 第45-47页 |
4 重庆在“10+1”框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47-7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框架及意义 | 第47-51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 | 第47-48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框架 | 第48-49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意义 | 第49-51页 |
·重庆与东盟国家相互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 第51-58页 |
·重庆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 | 第58-69页 |
·“10+1”框架的建立给重庆带来的机遇 | 第58-59页 |
·区位优势与西部大开发的优势 | 第59-60页 |
·有利于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 第60页 |
·重庆与东盟在产业和贸易结构上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有一定的合作空间 | 第60-69页 |
·重庆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69-72页 |
·从投资环境看,重庆的投资环境竞争力不强 | 第69页 |
·非关税壁垒方面的影响 | 第69-70页 |
·吸引外资方面的竞争 | 第70页 |
·国际出口市场的竞争 | 第70-71页 |
·高新技术方面的竞争 | 第71页 |
·国内其他省区的竞争与挑战 | 第71-72页 |
5 “10+1”框架下重庆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 第72-83页 |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产业集聚,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次区域协同区的构建 | 第72-74页 |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产业集聚 | 第72页 |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次区域协同区的构建 | 第72-74页 |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第74-75页 |
·改善引资环境 | 第75-76页 |
·强化“走出去”战略 | 第76-77页 |
·增进信息交流 | 第76页 |
·巩固传统市场,开发特色市场 | 第76-77页 |
·培育多种形式的投资主体 | 第77页 |
·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带 | 第77-78页 |
·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 | 第78-79页 |
·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共同农业政策 | 第79-83页 |
·共同农业政策的由来和典范 | 第79-80页 |
·“10+1”框架内实行共同农业政策的有利条件分析 | 第80-81页 |
·“10+1”框架内实行共同农业政策的障碍分析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