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青枯菌诱导的马铃薯防卫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马铃薯-青枯菌互作及相关研究进展第15-34页
     ·病原第15-21页
     ·寄主第21-22页
     ·相互作用第22-29页
     ·病害管理第29-32页
     ·问题与展望第32-34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4-35页
第二章 青枯菌诱导的马铃薯防卫相关基因的筛选第35-71页
   ·前言第35-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4页
     ·植物材料与菌种第37-38页
     ·总RNA 抽提第38-39页
     ·cDNA 反转录第39页
     ·cDNA Rsa I 酶切第39-40页
     ·cDNA Rsa I 酶切产物的接头连接第40页
     ·第一轮差减杂交第40-41页
     ·第二轮差减杂交第41页
     ·PCR 扩增反应第41-42页
     ·差减文库克隆第42页
     ·反向Northern 斑点杂交第42-43页
     ·RT-PCR 验证第43页
     ·序列分析和功能注释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7页
     ·青枯菌PO41在马铃薯中的居群动态第44-45页
     ·SSH 文库构建第45-49页
     ·差异表达片段的RT-PCR 验证第49页
     ·序列测定与同源检索及GO 分类第49-57页
   ·讨论第57-70页
     ·SSH-EST 克隆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第57页
     ·GO 术语注释和分类防卫相关基因功能的准确性第57-59页
     ·青枯病防卫反应中部分关键基因的分子功能第59-65页
     ·关于青枯菌诱导的防卫相关基因参与的生物学通路第65-66页
     ·比较两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中寄主EST揭示了防卫相关基因的异同第66-68页
     ·两种不同诱导方法揭示的青枯病防卫相关基因的异同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第三章 StLTPa7 基因在马铃薯与青枯菌互作早期的表达模式第71-99页
   ·前言第71-73页
   ·材料与方法第73-80页
     ·植物材料、菌种与接种第73页
     ·富集青枯菌诱导表达马铃薯cDNA文库的构建第73-75页
     ·化学处理第75页
     ·马铃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StLTPa7cDNA 全长的获得第75-77页
     ·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7页
     ·Real-Time PCR、RT-PCR 和Northern 杂交第77页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AX 能谱分析第77页
     ·原位杂交第77-80页
   ·结果与分析第80-91页
     ·富集马铃薯与青枯菌互作早期诱导表达的防卫相关基因的cDNA文库第80-81页
     ·StLTPa7 cDNA 的克隆、结构与进化分析第81-84页
     ·青枯菌诱导StLTPa7 基因的时空表达第84-87页
     ·EDAX 分析和氯化钙诱导的StLTPa7 基因的表达第87-88页
     ·非生物激发子对StLTPa7 基因表达的诱导效应第88-90页
     ·钌红对StLTPa7 基因表达的抑制效应第90页
     ·StLTPa7 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定位第90-91页
   ·讨论第91-98页
     ·关于马铃薯与青枯菌互作早期诱导表达的防卫相关基因的cDNA文库第91页
     ·StLTPa7 基因的结构与抗病性功能第91-92页
     ·青枯菌和非生物激发子诱导的StLTPa7 基因上调表达与防卫反应第92页
     ·StLTPa7 基因转录的时空特征表明其可能参与系统获得抗性第92-93页
     ·StLTPa7 基因可能涉及一种复杂的Ca2+ 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第93-95页
     ·StLTPa7 作为防卫基因参与马铃薯青枯病抗性的机制探讨第95-98页
   ·结论第98-99页
第四章 StLTPa1 基因在不同抗、感病基因型中的差异表达第99-109页
   ·前言第99-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0-101页
     ·植物材料和青枯菌株第100页
     ·化学处理第100页
     ·RNA/DNA 制备第100页
     ·抑制差减杂交和序列分析第100-101页
     ·分离全长nsLTP cDNA第101页
     ·Real-Time PCR、RT-PCR 和Northern 杂交第101页
     ·组织原位杂交第101页
   ·结果与分析第101-107页
     ·克隆和鉴定StLTPa1 基因第101-104页
     ·青枯菌诱导StLTPa1 基因在不同抗、感病基因型中的表达模式第104页
     ·StLTPa1 基因表达受非生物激发子的影响第104-106页
     ·StLTPa1 基因表达的组织定位第106-107页
   ·讨论第107-108页
     ·StLTPa1 基因结构与进化第107页
     ·青枯菌诱导StLTPa1 基因在不同抗、感病基因型中的表达模式第107-108页
     ·StLTPa1 基因的表达受非生物因子的影响第108页
     ·StLTPa1 基因与StLTPa7 的关系第108页
   ·结论第108-109页
第五章 潜伏感染菌株不能诱导 StLTPa7 和 StLTPa1 基因的表达第109-121页
   ·前言第109-110页
   ·材料与方法第110-112页
     ·青枯菌、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第110页
     ·SCV 菌株的分离第110-111页
     ·生理检测第111页
     ·分子鉴定第111页
     ·电镜检测第111页
     ·致病性检测第111页
     ·StLTPa7 和StLTPa1 基因表达检测第111-112页
   ·结果与分析第112-117页
     ·青枯菌R.solanacearum SCVs的特征第112-113页
     ·青枯菌R. solanacearum SCVs的鉴定第113-116页
     ·StLTPa7 基因表达的检测第116-117页
   ·讨论第117-120页
     ·分离的两株低温适应型青枯菌归属于小菌落变异株更为合理第117页
     ·SCV 不诱导寄主防卫基因表达是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一种表现?第117页
     ·小菌落变异株对马铃薯寄主无症状潜伏感染第117-118页
     ·小菌落变异株有利于青枯菌种内进化第118-119页
     ·关于青枯病的发生和流行第119-120页
   ·结论第120-121页
第六章 其他防卫相关基因cDNA 克隆与序列分析第121-133页
   ·前言第121-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122页
     ·青枯菌、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第122页
     ·马铃薯与青枯菌互作早期受病菌诱导表达基因的SSH cDNA 文库第122页
     ·富集马铃薯青枯病防卫早期表达基因cDNA 文库第122页
     ·防卫相关基因cDNA 全长的获得第122页
   ·结果与讨论第122-132页
     ·全长cDNA 的克隆第122-123页
     ·五条马铃薯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基因的关系第123-125页
     ·马铃薯青枯病防卫反应中的铁蛋白第125-126页
     ·马铃薯青枯病防卫反应中的印膜蛋白第126-127页
     ·马铃薯青枯病防卫反应中的开心蛋白第127-128页
     ·马铃薯青枯病防卫反应中的蛋白酶抑制子第128页
     ·马铃薯青枯病防卫反应中的转录因子第128-132页
   ·结论第132-133页
全文结论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作者简历第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户停电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内蒙古四子王旗韧性剪切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