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程序公正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民事程序公正概说 | 第17-34页 |
第一节 公正概说 | 第17-22页 |
一、公正含义解析 | 第17-20页 |
二、公正与权利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程序概说 | 第22-25页 |
一、程序的含义与种类 | 第22页 |
二、司法审判程序包含的内容 | 第22-23页 |
三、司法审判程序的特征 | 第23-24页 |
四、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民事程序概说 | 第25-27页 |
一、民事程序的含义与种类 | 第25页 |
二、民事程序的内容 | 第25-26页 |
三、民事程序的特征 | 第26页 |
四、民事诉讼程序与其它诉讼程序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民事程序公正 | 第27-34页 |
一、民事程序公正的含义与种类 | 第27-28页 |
二、民事程序公正的特点 | 第28-31页 |
三、民事程序公正的价值 | 第31-32页 |
四、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民事程序公正的理论探索 | 第34-4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的正当程序 | 第34-37页 |
一、英国程序公正的历史起源 | 第34-36页 |
二、美国的正当程序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的正当程序 | 第37-39页 |
一、德国的正当程序 | 第37-38页 |
二、法国的正当程序 | 第38页 |
三、日本的正当程序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民事程序公正之比较 | 第39-41页 |
一、两大法系民事程序公正的认知差异 | 第39-40页 |
二、英美法系民事程序公正先于大陆法系出现的原因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民事程序公正的价值 | 第42-65页 |
第一节 民事程序价值与民事程序公正价值 | 第42-48页 |
一、民事程序价值初探 | 第42页 |
二、民事程序价值的评价主体 | 第42-45页 |
三、民事程序价值学说分类 | 第45-46页 |
四、民事程序公正标准的理论模型 | 第46-48页 |
第二节 程序公正的价值观 | 第48-63页 |
一、绝对工具主义程序价值观 | 第48-50页 |
二、相对工具主义程序价值观 | 第50-53页 |
三、程序经济效益价值观 | 第53-55页 |
四、程序本位主义价值观 | 第55-61页 |
五、民事程序价值观之评析 | 第61-63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民事程序公正价值解析 | 第65-76页 |
第一节 民事程序公正的狭义价值 | 第65-69页 |
一、在民事程序公正中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关系 | 第65-67页 |
二、民事程序公正价值中混合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 第67-68页 |
三、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二节 民事程序公正的广义价值 | 第69-75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民事程序公正的内容 | 第76-109页 |
第一节 民事程序公正的应然内容 | 第76-86页 |
一、我国学界对于民事程序公正基本原则的观点 | 第76-77页 |
二、民事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分析 | 第77-82页 |
三、民事程序公正的核心原则分析 | 第82-85页 |
四、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二节 基于宪法的民事程序公正 | 第86-91页 |
一、程序性基本权利概论 | 第86-88页 |
二、宪法中的程序性基本权 | 第88-91页 |
第三节 基于程序保障的民事程序公正 | 第91-98页 |
一、民事程序保障的概念 | 第91-92页 |
二、民事程序保障的机能 | 第92-96页 |
三、民事程序保障的目的 | 第96-97页 |
四、民事程序保障的范围 | 第97-98页 |
第四节 基于公正与效益协调的民事程序公正 | 第98-101页 |
一、公正与效益协调的不同点 | 第100页 |
二、公正与效益协调的相同点 | 第100-101页 |
三、小结 | 第101页 |
第五节 民事程序公正的构想 | 第101-109页 |
一、符合民事结果公正的民事程序公正 | 第101-106页 |
二、具有高度盖然性的民事程序公正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现状 | 第109-131页 |
第一节 司法独立的现状 | 第109-112页 |
一、司法独立的特征 | 第109-110页 |
二、我国司法独立的缺失 | 第110-112页 |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之现状 | 第112-131页 |
一、立案阶段的民事诉讼程序 | 第112页 |
二、审前准备中的民事诉讼程序 | 第112-120页 |
三、审理阶段中的民事诉讼程序 | 第120-124页 |
四、审级制度中的民事诉讼程序 | 第124-126页 |
五、再审制度中的民事诉讼程序 | 第126-128页 |
六、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审判委员会 | 第128-131页 |
第七章 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实现 | 第131-142页 |
第一节 司法独立与法官的职业化 | 第131-132页 |
一、司法独立的制度构建 | 第131页 |
二、加强保障法官个人独立的制度建设 | 第131-132页 |
第二节 审判程序的改革建议 | 第132-139页 |
一、结合实质审查的形式审查主义 | 第132-133页 |
二、完善审前程序 | 第133-134页 |
三、保障当事人的取证权 | 第134页 |
四、强化法官的阐明权 | 第134-135页 |
五、完善缺席判决制度 | 第135-136页 |
六、推动裁判文书的规范化 | 第136-137页 |
七、审判委员会改革的建议 | 第137-139页 |
第三节 救济程序的改革建议 | 第139-142页 |
一、上诉制度 | 第139页 |
二、再审制度 | 第139-140页 |
三、司法审查制度 | 第140-142页 |
结语 | 第142-144页 |
一、本文回顾 | 第142页 |
二、补充建议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与参考书目 | 第144-152页 |
后记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