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仲裁法论文

争议可仲裁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争议可仲裁性概述第11-18页
 一、争议可仲裁性概念分析第11-13页
  (一) 争议可仲裁性的定义第11页
  (二) 争议可仲裁性的概念分析第11-13页
 二、争议可仲裁性的特征第13-16页
  (一) 争议可仲裁性具有法定性第13-14页
  (二) 制约争议可仲裁性的实质问题是一国的公共政策第14页
  (三) 争议可仲裁性具有国别性第14-15页
  (四) 争议可仲裁性具有阶段性第15-16页
 三、研究争议可仲裁性的意义第16-18页
  (一) 宏观意义第16页
  (二) 微观意义第16-18页
第二章 建立争议可仲裁性判断标准的依据第18-34页
 一、各国在争议可仲裁性标准上的立法经验第18-20页
  (一) 以是否涉及财产利益或包含经济利益为判断标准第18页
  (二) 以争议事项的商事性为标准第18-19页
  (三) 以争议事项的自由处分性为标准第19-20页
 二、仲裁范围的扩大化趋势及其对可仲裁标准的影响第20-29页
  (一) 扩大化趋势简述第20-23页
  (二) 扩大化趋势背景分析——ADR的兴起第23-24页
  (三) 扩大化趋势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四) 扩大化趋势对可仲裁性标准的影响第26-29页
 三、制约可仲裁性标准的因素第29-34页
  (一) 内部因素第29-31页
  (二) 外部因素第31-34页
第三章 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的具体内容第34-39页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纠纷第34-35页
  (一) 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第34-35页
  (二) 民商事纠纷第35页
 二、争议所涉实体权益是当事人有权自由处分的第35-36页
 三、争议事项须具有可诉性第36-38页
  (一) 可争讼性第36-37页
  (二) 可裁判性第37-38页
 四、争议事项以仲裁方式解决不会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第38-39页
第四章 争议可仲裁性标准的具体适用第39-46页
 一、证券争议的可仲裁性第39-41页
 二、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第41-42页
 三、反垄断纠纷的可仲裁性第42-44页
 四、破产纠纷的可仲裁性第44-46页
第五章 我国争议可仲裁性的评价及改革建议第46-56页
 一、对我国现行可仲裁性立法与实践的评析第46-49页
  (一) 对我国现行仲裁法的评析第46-47页
  (二) 对我国目前仲裁实践中特殊领域纠纷可仲裁性规定的评析第47-49页
 二、对我国可仲裁性立法改革与实践完善的建议第49-56页
  (一) 立法建议第49-50页
  (二) 具体争议领域引入仲裁的建议第50-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镌刻在心灵深处的迷惘童年--从后现代主义角度解读《潘迪·克拉克哈哈哈》
下一篇:基于ERL的虚拟物种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