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增生杂岩带构造岩石组合及其形成过程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 第10页 |
| ·造山带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南秦岭造山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 ·工作思路和手段 | 第16页 |
| ·创新点及工作量 | 第16-18页 |
| 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2页 |
| ·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划分 | 第18-22页 |
| 3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构造岩石组合 | 第22-36页 |
| ·增生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和构造关系 | 第22-25页 |
| ·北亚带岩石组合特征 | 第25-29页 |
| ·中亚带岩石组合特征 | 第29-30页 |
| ·南亚带岩石组合特征 | 第30-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4 基质的沉积环境 | 第36-43页 |
| ·北亚带沉积特征 | 第36-37页 |
| ·中亚带的沉积环境 | 第37-41页 |
| ·南亚带沉积特征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5 基质的源区构造背景和形成时代 | 第43-60页 |
| ·基质的源区构造背景 | 第43-56页 |
| ·基质的形成时代 | 第56-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6 增生杂岩带中块体的组成特征 | 第60-84页 |
| ·碳酸盐岩块体 | 第60-66页 |
| ·硅质岩块体特征 | 第66-68页 |
| ·火成岩块体 | 第68-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7 秦岭增生杂岩带的形成与增生造山过程 | 第84-90页 |
|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 | 第84-86页 |
|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 | 第86-87页 |
| ·秦岭洋盆的双向俯冲特征 | 第87-88页 |
| ·古洋盆的性质与时限 | 第88页 |
| ·南秦岭增生造山过程 | 第88-90页 |
| 8 结论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 附表 | 第102-115页 |
| 图版 | 第115-117页 |
| 作者简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