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简述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一、善意取得制度概述 | 第14-15页 |
二、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关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比较分析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关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比较 | 第17-21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立法与实践 | 第17-20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立法与实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与不动产善意取得 | 第21-25页 |
一、基于大陆法系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立法例的分析 | 第21-22页 |
二、基于大陆法系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立法例的分析 | 第22-23页 |
三、基于英美法系物权变动的契据交付主义立法例的分析 | 第23页 |
四、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建立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25-26页 |
一、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实然存在 | 第25-26页 |
二、不动产登记错误的分类 | 第26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 | 第26-29页 |
一、交易安全之保护 | 第27-28页 |
二、交易安全保护背后之私法伦理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逻辑基础 | 第29-32页 |
一、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 第29-30页 |
二、公示公信原则与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具体适用 | 第32-50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32-42页 |
一、无权处分 | 第32-34页 |
二、受让人善意 | 第34-37页 |
三、以合理的价格受让 | 第37-39页 |
四、已经办理登记 | 第39-40页 |
五、不存在异议登记 | 第40-41页 |
六、是否要求真实权利人具有可归责事由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 第42-46页 |
一、物权变动效果 | 第43-44页 |
二、对原权利人的救济措施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与不动产登记制度之间的协调 | 第46-50页 |
一、统一登记机关 | 第46-47页 |
二、完善实质审查制 | 第47-48页 |
三、确立申请原则 | 第48页 |
四、完善登记机关赔偿责任制度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