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收剂柠檬酸钠治理三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非回收利用技术 | 第14-23页 |
·燃烧技术 | 第14-17页 |
·催化燃烧的特点 | 第15-16页 |
·催化燃烧的应用 | 第16-17页 |
·生物降解技术 | 第17-20页 |
·生物过滤器 | 第17-18页 |
·生物滴滤器 | 第18-19页 |
·生物冲刷塔 | 第19页 |
·膜生物反应器 | 第19页 |
·活性污泥 | 第19-20页 |
·等离子体技术 | 第20-22页 |
·机理 | 第21页 |
·应用 | 第21-22页 |
·光催化氧化技术 | 第22-23页 |
·光催化氧化技术原理 | 第22页 |
·光催化氧化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光催化氧化的应用 | 第23页 |
·回收利用技术 | 第23-27页 |
·吸附法 | 第23-25页 |
·吸收技术 | 第25-27页 |
·吸收机理 | 第25-26页 |
·吸收法的应用 | 第26-27页 |
·几种组合的方法 | 第27-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30-33页 |
·实验仪器和实验流程 | 第30-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吸收反应塔操作条件的确定和实验 | 第33-39页 |
·吸收反应塔构造 | 第33页 |
·吸收反应塔操作条件的确定 | 第33-36页 |
·液气比 | 第33-35页 |
·气速 | 第35-36页 |
·吸收反应塔操作条件实验 | 第36-38页 |
·实验 | 第36-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吸收剂的选择 | 第39-49页 |
·吸收剂的选择 | 第39-40页 |
·实验 | 第40-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酯类化合物添加剂对三苯废气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有机酸类化合物对三苯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混合吸收剂对三苯废气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其他化合物对三苯废气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柠檬酸钠去除三苯废气的静态实验 | 第49-57页 |
·实验 | 第49-56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吸收液配制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吸收剂的浓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柠檬酸钠对三苯废气的去除率 | 第51页 |
·吸收剂的pH值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进气风量对三苯的去除率影响 | 第53页 |
·吸收剂的温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填料规格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进气浓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柠檬酸钠去除三苯废气的机理探讨 | 第57-67页 |
·双膜理论 | 第57-60页 |
·气体在液相中的平衡溶解度 | 第60-67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