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轮胎实验模态分析与垂直特性建模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汽车轮胎动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摩托车轮胎模态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实验模态理论与实验系统构成 | 第15-20页 |
| ·实验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 第15-16页 |
| ·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实验模态参数识别 | 第16页 |
| ·实验系统构成 | 第16-19页 |
| ·激励系统 | 第17-18页 |
| ·力与传感器 | 第18页 |
| ·采集系统 | 第18-19页 |
| ·模态分析软件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摩托车真空胎模态实验 | 第20-33页 |
| ·两种激励方法概述 | 第20-21页 |
| ·脉冲激励法 | 第20页 |
| ·快速扫频正弦激励法 | 第20-21页 |
| ·实验过程 | 第21-24页 |
| ·脉冲激励模态实验 | 第21-22页 |
| ·快速扫频正弦激励实验 | 第22-24页 |
| ·实验模态参数分析与讨论 | 第24-30页 |
| ·锤击激励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4-25页 |
| ·扫频激励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30页 |
| ·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分析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摩托车轮胎静态垂直特性的建模与初步分析 | 第33-46页 |
| ·概述 | 第33页 |
| ·胎面振型的曲线拟合 | 第33-36页 |
| ·用实验模态参数建立轮胎模型 | 第36-44页 |
| ·轮胎静态垂直特性初步分析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摩托车轮胎动态垂直特性的初步探讨 | 第46-53页 |
| ·概述 | 第46页 |
| ·摩托车轮胎动态特性垂直特性计算 | 第46-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第53-55页 |
| ·初步结论 | 第53页 |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58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