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砷、镉在二氧化钛表面共吸附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4页
   ·砷、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概况第10-11页
     ·砷、镉重金属离子废水的来源第10页
     ·砷、镉重金属离子废水的特点和危害第10-11页
   ·砷、镉的环境化学过程第11-12页
   ·工业废水中砷、镉的去除方法研究现状第12-14页
     ·化学沉淀法第12页
     ·中和法第12-13页
     ·膜过滤法第13页
     ·离子交换法第13页
     ·吸附法第13-14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案第15-16页
     ·课题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方案第15-16页
   ·吸附的基本理论第16-20页
     ·吸附类型第16页
     ·吸附等温线第16-18页
     ·吸附速度方程第18-20页
   ·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MUSIC)第20-24页
2 纳米Ti0_2 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第24-27页
   ·纳米Ti0_2 的制备第24页
   ·纳米Ti0_2 的性能表征第24-26页
     ·纳米Ti0_2 的晶相与粒度第24-25页
     ·纳米Ti0_2 的性能表征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砷(As(V))、镉(Cd)在二氧化钛表面共吸附行为的研究第27-4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实验主要药品第27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28页
   ·Cd 与As(V)+Cd 复合体系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第28-30页
   ·溶液pH 值对Cd 及As(V)、Cd 共吸附的影响第30-33页
     ·溶液pH 值对单镉吸附的影响第30-31页
     ·溶液pH 值对砷镉共吸附的影响第31-33页
   ·As(V)与Cd 在pH=7 条件下对其吸附的相互影响第33-34页
   ·吸附与沉淀作用对Cd 去除效果比较第34-36页
   ·单砷、单镉及砷镉共存时在pH=7 条件下在Ti0_2 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6-42页
     ·单砷在Ti0_2 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6-37页
     ·单镉在Ti0_2 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7-39页
     ·砷镉共存时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9-40页
     ·砷镉共存时镉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0-42页
   ·As(V)与Cd 吸附顺序对其共吸附的影响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砷、镉在Ti0_2 表面共吸附机理的研究第45-6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实验主要药品第45-46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46页
     ·实验方法第46页
   ·Zeta 电位表征Ti0_2 吸附砷、镉前后表面带电情况第46-47页
   ·表面增强拉曼(SERS)研究低浓度砷镉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第47-50页
     ·表面增强拉曼(SERS)简介第47-48页
     ·银镜基底的制备第48-49页
     ·SERS 检测低浓度As(V)与Cd 在溶液中的存在形态第49-50页
   ·红外光谱研究单砷、单镉及砷镉在Ti0_2 上的吸附第50-62页
     ·红外光谱简介第50-51页
     ·红外谱图的采集第51-52页
     ·As(V)在Ti0_2 上吸附的红外谱图第52-55页
     ·Cd 在Ti0_2 上吸附的红外谱图第55-56页
     ·As(V)与Cd 在Ti0_2 上吸附的红外谱图第56-59页
     ·红外谱图分析第59-62页
   ·CD-MUSIC 模型模拟Cd 与As(V)共吸附行为第62-66页
     ·CD-MUSIC 模型的建立第63-64页
     ·CD-MUSIC 模型模拟As(V)与Cd 共吸附行为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69页
   ·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完善研究
下一篇:污泥煤粉混合制浆及浆体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