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谢无量及其《中国哲学史》 | 第9-18页 |
第一节 谢无量及其专著《中国哲学史》简介 | 第9-10页 |
一、谢无量其人 | 第9页 |
二、谢著《中国哲学史》简介 | 第9-10页 |
第二节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框架结构 | 第10页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 | 第10-17页 |
一、对“哲学”一词的理解 | 第10-11页 |
二、横向比较——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道术与方术的差别 | 第11-12页 |
三、纵向比较——中国哲学史的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四、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内容特征 | 第13-17页 |
五、谢无量《中国哲学史》核心观点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与胡适、冯友兰、钟泰等同类著作的比较 | 第18-33页 |
第一节 谢无量、胡适、冯友兰、钟泰等人所处时代背景的比较 | 第18-21页 |
一、胡适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8页 |
二、冯友兰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8-19页 |
三、钟泰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9-20页 |
四、时代背景比较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谢著《中国哲学史》同胡适、冯友兰、钟泰等同类著作的内容比较 | 第21-32页 |
一、谢著《中国哲学史》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比较 | 第21-25页 |
二、谢著《中国哲学史》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比较 | 第25-28页 |
三、谢著《中国哲学史》与钟泰《中国哲学史》的比较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学界对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历史地位的主要看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历史地位 | 第34-35页 |
第三节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